[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建筑设计平台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22462.5 | 申请日: | 2017-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418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郭玮;张瑞娟;马金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A47B27/02 | 分类号: | A47B27/02;A47B13/08 |
代理公司: | 新乡市平原智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39 | 代理人: | 路宽 |
地址: | 450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建筑设计 平台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功能建筑设计平台及其使用方法,包括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第一平台的下侧设有第一伸缩杆和控制箱,控制箱的内部设有第二伸缩杆,第一平台上侧的前后两端均设有滑轨;第二平台设置在第一平台的上方,第二平台的底面设有第一容纳槽和滑杆,第二平台的上侧设有第二容纳槽,第二容纳槽中设有转向板。本发明当第二平台位于第一平台上时,整体工作平台的面积较小,适合单人工作;建筑设计中有时需要绘制建筑图纸,可调节第二伸缩杆的长度,设计人员可在倾斜的转向板进行绘图工作,避免设计人员过度弯腰,缓解僵硬感;平台可水进行组装和翻转,并可进行远程展示,增大了工作平台的面积,适合多人工作,通过影音结合方式进行交流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设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多功能建筑设计平台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设计是指建筑物在建造之前,设计者按照建设任务,把施工过程和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或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先作好通盘的设想,拟定好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方案,用图纸和文件表达出来,作为备料、施工组织工作和各工种在制作、建造工作中互相配合协作的共同依据。
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需要用到建筑设计平台,传统的建筑设计平台结构单一,而且只适用于单人工作,当多人聚在一起谈论工作时,需要将多个平台拼合,耗时耗力;由于平台表面是水平设置的,设计人员在平台上长时间绘制图纸后,腰部容易产生僵硬,传统建筑设计平台也仅起到了工作支撑作用,功能单一,不能满足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建筑设计平台及其使用方法。
一种多功能建筑设计平台,包括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所述第一平台的右侧,以及第二平台的左侧均设为倾斜面,所述第一平台的下侧设有第一伸缩杆和控制箱,所述控制箱的内部设有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一平台上侧的前后两端均设有滑轨,所述滑轨的右端设有定位孔,所述第一平台上设有用于第二伸缩杆贯穿插入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平台设置在第一平台的上方,所述第二平台的底面设有第一容纳槽和滑杆,所述第一容纳槽中通过转动轴连接有第三伸缩杆,所述滑杆设置在滑轨中,所述第二平台的上侧设有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二容纳槽的底面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上下重叠设置,所述第二容纳槽的侧壁上水平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上套合有移动块,所述第二容纳槽中设有转向板,所述转向板的底面与移动块铰接,所述上转向板上设有显示屏和USB接口,所述第二平台下方设置放置槽和凹槽凹槽内有一个定位销,第三伸缩杆顶端和放置槽顶端铰接,第三伸缩杆顶端部设有定位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伸缩杆分别设置在第一平台的角点处,所述控制箱设置在第一平台底面的中心处。
进一步的,所述滑杆的底端设有万向球。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平台前后侧壁上均设有连接带,所述连接带的端部设有母扣,所述第二平台的前后侧壁上设有与母扣对应连接的子扣。
进一步的,所述转向板的底面上还设有用于第二伸缩杆插入的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上转向板上设有与显示屏连接的信号传输模块。
一种多功能建筑设计平台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调整第二伸缩杆的长度,改变转向板的倾斜角度;
S2:扩大平台面积时,将第二平台从第一平台上水平滑出,并转出第三伸缩杆支撑。
一种多功能建筑设计平台,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设有第三平台和侧面设有第四平台,所述第三平台底部设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通过第五伸缩杆与底座连接,所述第四平台远离第三平台一侧通过第四伸缩杆与底座连接,所述底座侧面设有控制面板,所述第三平台和第四平台远离底座一侧均设有显示屏,所述底座一侧设有 USB接口和信号传输装置,所述 USB接口和信号传输装置均与显示屏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未经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2246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