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拌水泥基材料渗透性测试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22269.1 | 申请日: | 2017-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513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谭盐宾;杨鲁;李林香;王志勇;付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北京市铁锋建筑工程技术开发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泥 基材 渗透性 测试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拌水泥基材料渗透性测试装置。本发明提出的测试装置由蓄水箱(1)、恒压水槽(2)、上盖板(3)、密封环(4)、固定螺杆(5)、底板(6)、缸体(7)、密封环(8)、水仓(9)、滤纸(10)、透水板(11)、料仓(12)、滤纸(13)、透水板(14)、泄水管(15)、阀门(16)、阀门(17)、阀门(18)、阀门(19)、连接管(20)、进水管(21)、出水管(22)、烧杯(23)和电子天平(24)组成。本发明的测试装置通过恒压水槽保证了测试过程中水压的恒定,通过以滤纸与透水板组合代替透水石的方式解决了测试过程中由于胶凝材料颗粒进入透水石中造成孔隙堵塞改变其渗透系数所带来的测试结果重复性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拌水泥基材料渗透性测试装置,属于建筑材料测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渗透性是决定混凝土耐久性的关键因素,目前国内外关于混凝土渗透性的研究方法有水渗法(砂浆抗渗仪、混凝土抗渗仪)、气体渗透法(混凝土气体抗渗仪)以及离子渗透法(电通量测试仪、氯离子扩散系数测试仪)等,但均是以硬化砂浆或混凝土为测试对象,测试周期一般为28天或56天,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试验周期长、结果滞后和试验结果与实体结构混凝土真实渗透性偏差大的问题。所以当获得28d或56d混凝土渗透性指标时,混凝土施工多已完成,即便测试结果表明混凝土渗透性不好,也无法对已施工混凝土进行调整。因此,如何能对新拌混凝土(即刚加水搅拌均匀后得到的混凝土)的渗透性进行测试和表征,则能较好地解决前述问题。
目前,对新拌水泥混凝土材料渗透性研究资料很少,主要是因为缺少有效的测试方法。对于新拌水泥混凝土材料,由于内部刚性骨架并未完全形成,也没有稳定的网络结构,渗透性较难准确测量。专利“一种混凝土渗透性测试装置及其测试系统(CN201710453080.X)”、“恒压混凝土渗透性测试装置(CN201310330466.3)”、“混凝土渗透性测试装置(CN201020257433.2)”等均是测试硬化混凝土的渗透性,无法测试新拌混凝土的渗透性。现有的电化学工作站和香港科技大学李宗津教授开发的非接触式电极测试仪等装置则只能间接测试新拌水泥混凝土材料的电学特性参数,而不能直接测试其渗透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对新拌水泥基混凝土材料浆体渗透性进行直接测试的装置。
本发明提出一种新拌水泥基材料渗透性测试装置由蓄水箱(1)、恒压水槽(2)、上盖板(3)、密封环(4)、固定螺杆(5)、底板(6)、缸体(7)、密封环(8)、水仓(9)、滤纸(10)、透水板(11)、料仓(12)、滤纸(13)、透水板(14)、泄水管(15)、阀门(16)、阀门(17)、阀门(18)、阀门(19)、连接管(20)、进水管(21)、出水管(22)、烧杯(23)和电子天平(24)组成,蓄水箱(1)位于恒压水槽(2)的上方,恒压水槽(2)位于缸体(7)的正上方,缸体(7)内部由滤纸(10)和透水板(11)分隔成上部水仓(9)和下步料仓(12)两个部分,出水管(22)与底板(6)的连接口位于底板(6)中部凹槽的内壁上,烧杯(23)位于出水管(22)下方。
一种新拌水泥基材料渗透性测试装置,恒压水槽(2)位于缸体(7)的正上方,通过连接管(20)与缸体(7)中的水仓(9)相连,恒压水槽(2)通过泄水管(15)来保持恒定水压,测试过程中阀门(16)、阀门(17)、阀门(18)和阀门(19)一直保持打开状态。
一种新拌水泥基材料渗透性测试装置,缸体(7)为内直径102mm、壁厚5mm的不锈钢钢管,其高度为120mm,内部由滤纸(10)和透水板(11)分隔为上部水仓(9)和下部料仓(12)两个部分,水仓(9)高度控制在30mm~40mm,料仓(12)高度控制在60mm~70mm。
一种新拌水泥基材料渗透性测试装置,透水板(11)和(14)为厚度3mm、直径101mm的不锈钢钢板,表面均匀分布有间距1mm、直径3mm的上下通孔;滤纸(10)和滤纸(13)为一次性使用试验滤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北京市铁锋建筑工程技术开发公司,未经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北京市铁锋建筑工程技术开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2226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