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减震连体建筑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21732.0 | 申请日: | 2017-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148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1 |
发明(设计)人: | 杜天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杜天民 |
主分类号: | E04H9/02 | 分类号: | E04H9/02;E04B1/9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楼盖 竖向 传力 承重桁架 连体建筑 连接体 减震 抗侧刚度 承载能力 分开设置 节点设计 抗震性能 楼板平面 耦合连接 承载力 弱连接 上弦杆 下弦杆 杆件 突变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震连体建筑,包括第一建筑和第二建筑,第一建筑和第二建筑沿水平方向分开设置;连接体,连接体包括竖向承重桁架和多个水平传力楼盖,水平传力楼盖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建筑和第二建筑强连接,竖向承重桁架的上弦杆或下弦杆与水平传力楼盖耦合连接且两端分别与第一建筑和所述第二建筑强连接,竖向承重桁架的其余杆件与水平传力楼盖以及第一建筑和第二建筑分离或弱连接。根据本发明的连体建筑具有连接体竖向刚度大、层抗侧刚度小,楼板平面内刚度及承载力大、层抗侧刚度及承载能力沿竖向突变小、抗震性能优越、节点设计简单、成本低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震连体建筑。
背景技术
连体建筑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结构形式,一方面通过设置连接体将不同高层及多层建筑连在一起,方便两者之间联系,另一方面由于连接体结构的独特外形,带来强烈的视觉效果,可以使建筑更具特色。相关技术中的连体结构通常采用桁架式刚性连接形式或大单梁、空腹桁架、转换大梁或空腹桁架+较弱斜杆、转换大梁+斜杆形式等。
其中,桁架式刚性连接的形式,会对高层及多层建筑形成较大的反弯作用,整体结构竖向抗侧刚度突变严重,抗震性能差,节点设计复杂,高层及多层建筑需采取较强的加强措施,结构造价较高,对于双塔结构特别是双塔不对称的结构,易形成扭转不规则结构,抗震不利,结构设计困难。
而大单梁、空腹桁架、转换大梁或空腹桁架+较弱斜杆、转换大梁+斜杆的形式,连接体竖向刚度较差,难以满足正常使用舒适度要求,需与减振装置配合使用,造价较高,且连接体用钢量极大,材料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减震连体建筑。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减震连体建筑,包括第一建筑和第二建筑,所述第一建筑和所述第二建筑沿水平方向分开设置;连接体,所述连接体包括竖向承重桁架和多个水平传力楼盖,所述水平传力楼盖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建筑和所述第二建筑强连接,所述竖向承重桁架的上弦杆或下弦杆与所述水平传力楼盖耦合连接且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建筑和所述第二建筑强连接,所述竖向承重桁架的其余杆件与所述水平传力楼盖以及所述第一建筑和所述第二建筑分离或弱连接,所述竖向承重桁架为上承式桁架,所述竖向承重桁架的下弦杆与所述水平传力楼盖耦合连接且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建筑和所述第二建筑强连接,与所述竖向承重桁架的下弦杆耦合连接的水平传力楼盖上支撑有独立立柱,位于所述竖向承重桁架的下弦杆上方的水平传力楼盖分别支撑在所述独立立柱上、与所述竖向承重桁架的腹杆分离且与所述竖向承重桁架的上弦杆脱空或由设在所述竖向承重桁架的上弦杆上的水平撑杆支顶。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具有连接体竖向刚度大、层抗侧刚度小,连接体与两侧建筑组成的连体结构楼板平面内刚度及承载力大、层抗侧刚度及承载能力沿竖向突变小、抗震性能优越、节点设计简单、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杜天民,未经杜天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217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停车库使用的占位器
- 下一篇:一种软钢骨架的橡胶支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