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尼龙ABS合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19458.3 | 申请日: | 2017-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740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1 |
发明(设计)人: | 张现军;丁超;郑一泉;金雪峰;陶四平;陈勇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金发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77/02 | 分类号: | C08L77/02;C08L77/06;C08L55/02;C08L25/06;C08K13/02;C08K3/22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2211 | 代理人: | 杨慧玲 |
地址: | 300000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尼龙 abs 合金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尼龙ABS合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材料由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聚酰胺树脂40‑74份,ABS 10‑25份,相容剂1‑10份,阻燃剂10‑18份,阻燃增效剂5‑7份,钕氧化物0.05‑5份,助剂1‑10份。本发明所述的尼龙ABS合金复合材料有优异的阻燃性能,达到UL94 V‑0级,同时灼热丝GWIT能够达到875℃。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尼龙ABS合金复合材料。
背景技术
聚酰胺(PA)又称为尼龙,于1939年实现工业化。20世纪50年代开始开发和生产注塑制品,以取代金属满足下游工业制品轻量化、降低成本的要求。PA塑料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包括力学性能、耐热性、耐磨损性、耐化学药品性和自润滑性,且摩擦系数低,有一定的阻燃性,易于加工,适于用玻璃纤维和其它填料填充增强改性,在另外一些韧性要求高的应用领域有所局限。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树脂,其抗冲击性好、耐化学药品性及电气性能优良,易加工、制品尺寸稳定、表面光泽性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机械、汽车、电子电器、仪器仪表、纺织和建筑等工业领域,由于其基本不具有缺口敏感性,流动性优良,价格较便宜,因此应用广泛。但其耐热性和耐候性差,力学性能不够理想,故导致其应用受限。尼龙材料正好在这些方面可以弥补ABS材料的缺陷,因此,将ABS与PA共混获得的 PA/ABS合金兼备了ABS与PA的优点,ABS的加人改善了PA的吸水性和缺口韧性,而PA的加入改善了ABS的耐化学药品性、耐热性和耐疲劳性等,可以扩大应用范围。
在电子电器应用领域中,采用卤素阻燃体系的阻燃尼龙材料,以其机械性能优越,阻燃等级高等优势在该领域有着广泛应用,但是,材料韧性差、尺寸稳定性差、漏电起痕指数低等不足,只能在部分情况下使用;阻燃聚酰胺ABS合金在材料韧性、尺寸稳定性等方面有明显改善,但是,在灼热丝、漏电起痕指数性能方面,不但没有提高,反而有所降低。目前随着市场的发展,智能家居发展越来越快,产品的集成化、轻量化、薄壁化等技术对塑料阻燃材料提出更高的要求,现在塑料材料,改性聚酰胺、聚酰胺ABS合金材料在不断提升阻燃性能、灼热丝、漏电起痕指数,但是依然难以满足目前的市场的应用。氧化钕(Nd2O3)是重要的轻稀土氧化物产品。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市场上对Nd2O3需求量的迅猛增加,Nd2O3的生产规模及产量不断扩大,目前该产品主要用于稀土永磁、激光、玻璃、陶瓷和超导体等方面,鲜有见到应用于塑料改性行业,更尚未有报到提高聚酰胺ABS材料的阻燃性能、灼热丝、漏电起痕指数。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尼龙ABS合金复合材料,具有优异阻燃性能、力学性能、漏电起痕指数性能、高灼热丝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尼龙ABS合金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该复合材料由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的复合材料由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进一步,所述的聚酰胺树为PA6或PA66中的一种或两种混合物。
进一步,所述的ABS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的三元共聚物,其中丁二烯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10-55%,丙烯腈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15-32%,苯乙烯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30-70%。
进一步,所述的相容剂为马来酸酐的接枝物,接枝率为1-1.5%。马来酸酐接枝相容剂通过引入强极性反应性基团,使材料具有高的极性和反应性,能大大提高复合材料的相容性。
进一步,所述的阻燃剂为溴化聚苯乙烯;所述的阻燃增效剂为三氧化二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金发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天津金发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1945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