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接触受理环境业务测试分析系统及其测试分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17510.1 | 申请日: | 2017-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601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柏建宁;刘清;李明;冯赟;朱川;王艺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80 | 分类号: | H04W4/80;H04L12/26;H04L29/08;H04W24/06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臧霁晨;杨美灵 |
地址: | 200135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交互 受理 测试分析 测试项目 分析系统 后台系统 受理终端 业务测试 非接触 测试 发卡 动态生成 全面覆盖 业务模拟 个人化 虚拟卡 多卡 验证 通讯 部署 | ||
本发明涉及非接触受理环境业务测试分析系统及其测试分析方法。该系统具备:后台系统,用于动态生成和编辑待测试项目并且与下述的NFC终端进行数据交互;NFC终端,用于与所述后台系统进行数据交互并且用于将所述待测试项目个人化成虚拟卡并与下述受理终端进行通讯以执行测试;以及受理终端,被部署在被测试的受理环境中,与所述NFC终端进行数据交互。根据本发明,能够利用一个NFC终端实现对所有发卡方业务模拟。而且,仅利用一个NFC终端就能够实现对受理环境进行全发卡方、多卡种、多功能、全面覆盖的验证和测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非环境受理环境中的测试技术,具体地涉及一种非接触受理环境业务测试分析系统及其测试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对非接业务受理环境进行验证测试时,都是通过实际卡片或实际发行到手机中的云卡进行验证测试。每个物理卡片或云卡发行后卡号和测试的场景也就固定了。由于各行发卡的卡段标识、卡种、业务种类、业务细类及卡片专业功能不尽相同,如果需要做到多发卡方、多卡种、多功能、全面覆盖的卡业务受理验证测试,必须向所有发卡方实际申请各种不同卡种、不同功能的卡,如果需要对多地受理环境同时进行验证测试,就需要申请实际多套的卡片才能实现,否则无法做到全覆盖。
也就是说,现有的验证测试技术需要向发卡方实际申请不同卡种、不同功能的一套卡,而且一张卡仅能对一个发卡行的一个卡号的某业务进行验证。如果需要对多地受理环境同时进行验证测试,还需要申请多套实际的卡片才能实现。受到发卡方的地域分布和同一人的申请人的限制,要申请全部发卡方的卡片得需要多地多人申请,另外,对如何管理申请到的大量真实卡片也提出了高的要求。
还有,目前生产终端和卡片交互过程部署终端没有详细记录过程数据,无法供分析使用,一旦验证不符合预期就无法进行有效的分析分析和快速定位原因。
发明内容
鉴于所述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不需要向发卡方申请实际的业务卡就能够实现对受理环境进行全发卡方、多卡中、多功能的测试和验证的非接触受理环境业务测试分析系统及其测试分析方法。
本发明的NFC终端,其特征在于,具备:
通讯模块,用于分别与后台系统、受理终端进行数据交互;
选择下载模块,用于从后台系统浏览和选择下载案例;
个人化模块,用于利用卡模拟功能将所述选择下载模块下载的案例结合模板个人化成虚拟卡;
测试执行模块,基于虚拟卡在NFC终端和受理终端之间执行业务测试;以及
记录分析模块,用于记录和分析测试过程数据并展现测试和分析结果。
优选地,本发明的NFC终端进一步具备:
修改模块,用于对所述选择下载模块下载的案例进行进一步修改编辑。
本发明的NFC终端,其特征在于,具备:
通讯模块,用于分别与后台系统、受理终端进行数据交互;
编辑模块,用于动态生成和编辑测试验证场景的案例并进行模板的管理;
选择模块,用于浏览和选择案例;
个人化模块,用于利用卡模拟功能将所述选择模块选择的案例结合模板个人化成虚拟卡;
测试执行模块,基于所述虚拟卡在NFC终端和受理终端之间执行业务测试;以及
记录分析模块,用于记录和分析测试过程数据并展现测试和分析结果。
优选地,所述编辑模块作为发卡行信息内置发卡行和卡段标识信息,同时内置需要受理的卡产品以及功能信息,通过组合所涉及发卡行信息以及卡产品、功能信息,动态生成模板以及案例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1751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