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轴毂连接器、齿式离合器和用于轴毂连接器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08852.7 | 申请日: | 2017-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235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哈拉尔德·艾希纳 | 申请(专利权)人: | 凯拔格伦仕慈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1/06 | 分类号: | F16D1/06;F16D1/108;F16D27/00;F16D1/10;B23P1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张春水;丁永凡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离合器 用于 制造 方法 | ||
在现有技术中已经已知齿式离合器,其带动元件由带动盘和内齿圈组合而成。这具有如下背景:为了制造具有根据DIN 5480的齿部的内齿圈,在现有技术中使用滚齿法。然而,该方式需要部件的两次夹紧和随后的用于将内齿圈与带动盘连接的加工步骤。相应的步骤在配对件中必须在轴处进行。替代于此,本发明提出:构成一种圆弧齿部。这允许在一次夹紧的情况下,首先通过车削,随后通过铣削加工各个齿元件。这取消附加的夹紧并且同时取消单个部件的组合的加工步骤。因此,实现齿式离合器的显著更便宜的制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轴毂连接器,其包括:第一连接部件,所述第一连接部件轴向可移动地、但抗转动地配有带动元件,其中带动元件具有用于构成与第二连接部件可脱开地端面啮合的轴向的齿元件,以及用于构成与第一连接部件轴向可移动地啮合的径向的齿元件,以及涉及一种齿式离合器和一种用于制造轴毂连接器的方法。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在现有技术中已知齿式离合器。其尤其适合于如下应用,其中所述齿式离合器经受高的转矩并且在这样的应用领域中与摩擦式离合器相比是更适合的。在正常情况下,齿式离合器锁定在静止状态下,要不然首先与轴速度同步。
齿式离合器在联接时提供尽可能扭转刚性的且形状配合的连接。这通过外齿部和内齿部彼此接合来实现,其中现有技术尤其使用DIN 5480配合啮部。在此,两个要彼此联接的连接部件为了与机器轴连接而彼此接触,所述机器轴应经由离合器连接。第一连接部件在此具有带动元件,尽管第一连接部件相对于所述带动元件是可轴向移动地支承的,但是在任何移动位置中都抗转动地被容纳。这通过带动元件的内齿部与第一连接部件上的外齿部的配合实现,其中所述齿部具有足够的厚度,以便也在相对轴向移动时仍足够具有用于力传递的面,进而仍足够能够传递转矩。
只要存在常开的齿式离合器,带动元件在静止位置中就贴靠在第一连接部件上并且由于触发力远离所述第一连接器部件与第二连接器部件接合。该接合经由端面齿部形成,所述端面啮部仅当带动元件被压到第二连接部件上时才接合。即使在该端面齿部最大程度接合的情况下,仍保持在第一连接部件和带动元件之间的啮合,并且将两个轴部段联接,所述两个轴部段经由第一和第二连接部件与齿式离合器连接。
在现有技术中,这种齿式离合器借助带动元件工作,所述带动元件由带动盘构成,在所述带动盘上设置有具有内齿部的齿圈。因此,这如此进行选择,因为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DIN 5480配合内齿部通过插齿获得,使得不可能一件式地制造带动元件。然而由此屈从于一些应用。一方面,带动盘和内齿圈组装成带动元件是附加的加工步骤,另一方面,这两个部件必须作为工件单独制造,进而单独夹紧在车床中,并且在基础加工之后再次夹紧在滚齿机上并且进一步加工。
在第一连接部件中出现相应的加工流程,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同样在一个加工步骤中必须在车床上和随后的滚齿过程中制造。
发明内容
因为所述加工过程使齿式离合器的制造变得昂贵,所以本发明所基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用于制造齿式离合器的轴毂连接器、这种齿式离合器和用于轴毂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它们避免了附加的成本进而降低根据本发明的齿式离合器的制造成本和制造持续时间。
这通过一种齿式离合器来实现。这种齿式离合器的其他有意义的设计方案能够从本文中得出。同样地,所述目的通过一种用于制造根据本发明的齿式离合器的方法来实现。
根据本发明,首先提出轴毂连接器,所述轴毂连接器包括轴和毂,在当前的情况下为用于与轴和作为毂的带动元件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件的形式。轴配有齿轮,所述齿轮具有与带动元件的内齿圈的径向的齿元件的径向的配对齿元件。在这种情况下,齿轮的外轮廓形成为,使得其能够精确匹配地配合到带动元件的内齿圈的内轮廓中,进而具有用于力传递的理想的前提条件。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实现圆弧齿部,所述圆弧齿部也作为Wildhaber-Novikov齿部已知。这种齿部已经在端面齿部中已知,然而在当前的情况下,对于齿轮的外齿部应在齿元件径向定向的情况下使用这种齿部。在这种情况下,各个齿元件具有在轴向方向上直的棱边和面,使得带动元件的内齿圈相对于轴的齿轮可轴向移动地支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凯拔格伦仕慈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凯拔格伦仕慈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0885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