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即时播放声卡信号输入通道中音频数据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08837.2 | 申请日: | 2017-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578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孟杰;马瑶瑶;薛皓琳;卢彦;杨建生;方平;吴昆鹏;李洪斌;杨晓璇;张蓓;冯艳红;程毅轩;穆鹤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标软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16 | 分类号: | G06F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英财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1 | 代理人: | 吴怀权 |
地址: | 100190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即时 播放 声卡 信号 输入 通道 音频 数据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即时播放声卡信号输入通道中音频数据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用于控制终端设备中的声卡输出音频数据,终端设备的系统包括:音频模块和音频处理模块;该方法包括:音频模块判断声卡的信号输入通道中存在音频数据,由操作系统的内核在内存中开启内存缓冲区对音频数据进行存储,并向音频处理模块发送处理信号;音频处理模块接收音频模块发送的处理信号,根据处理信号从内存缓冲区获取音频数据后进行编码转换,将编码转换后的音频传输至声卡的信号输出通道进行输出。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尤其适用于对龙芯平台下声卡信号输入通道中音频数据进行即时播放,无需依靠低效率的需要人工干预的操作系统应用层和用户层来完成音频的采集和播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即时播放声卡信号输入通道中音频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从国家第十个五年计划至今,国产自主软硬件产品已经越来越多的占据国内市场份额。多款国内自主研发的国产中央处理器如“龙芯”系列,已经越来越多的在嵌入式、物联网、政府以及国防领域起到关键支撑作用。龙芯作为嵌入式应用产品,由于外围配套设备的缺失,在某些硬件平台上仍然需要依靠低效率的操作系统应用层和用户层来辅助完成音频的采集和播放,目前还不能依赖声卡、BIOS以及其他硬件设备来实现外部输入通道上音频信号的自动即时录入和即时播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即时播放声卡信号输入通道中音频数据的方法及装置以克服上述问题和解决上述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即时播放声卡信号输入通道中音频数据的方法,用于控制终端设备中的声卡输出音频数据,所述终端设备的系统包括:音频模块和音频处理模块;所述方法包括:
音频模块判断声卡的信号输入通道中存在音频数据,由操作系统的内核在内存中开启内存缓冲区对所述音频数据进行存储,并向音频处理模块发送处理信号;
音频处理模块接收所述音频模块发送的处理信号,根据所述处理信号从所述内存缓冲区获取音频数据后进行编码转换,将编码转换后的音频传输至所述声卡的信号输出通道进行输出。
可选地,所述音频模块判断所述声卡的信号输入通道中存在音频数据,由操作系统的内核在内存中开启内存缓冲区对所述音频数据进行存储,并向音频处理模块发送处理信号,包括:
所述音频模块判断所述声卡的信号输入通道中存在音频数据,由所述终端设备操作系统的内核在内存中开启四个级别的环状内存缓冲区;
将所述音频数据依次存入所述环状内存缓冲区,并基于所述音频数据的存储顺序向所述音频处理模块发送处理信号;
其中,所述环状内存缓冲区的大小基于所述信号输入通道中数据流流量和/或操作系统内存大小决定。
可选地,所述将所述音频数据依次存入所述环状内存缓冲区,并基于所述音频数据的存储顺序向所述音频处理模块发送处理信号,包括:
开启一级环状内存缓冲区,将所述音频数据存入所述一级环状内存缓冲区,判断所述一级环状内存缓冲区是否存满;
若所述一级环状内存缓冲区未存满,则发送处理所述一级环状内存缓冲区中的音频数据的第一处理信号;
若所述一级环状内存缓冲区已被存满,则开启二级环状内存缓冲区继续存储音频数据,并发送处理所述一级环状内存缓冲区中的音频数据的第一处理信号。
可选地,若所述一级环状内存缓冲区已存满,则开启二级环状内存缓冲区继续存储音频数据,并发送处理所述一级环状内存缓冲区中的音频数据的处理信号之后,还包括:
判断所述二级环状内存缓冲区是否存满;
若所述二级环状内存缓冲区未存满,则发送处理所述二级环状内存缓冲区中的音频数据的第二处理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标软件有限公司,未经中标软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088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