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环氧丙烯酸酯树脂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07763.0 | 申请日: | 2017-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473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武全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华福土工合成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83/10 | 分类号: | C08F283/10;C08F220/14;C08F212/08;C08F220/18;C08F220/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5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丙烯酸酯 树脂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环氧丙烯酸酯树脂的方法,环氧丙烯酸酯是由环氧树脂开环,与丙烯酸等不饱和一元酸进行酯化反应所得的产物,而在环氧丙烯酸酯中加入苯乙烯等交联剂,便形成了一类新型材料体系,即环氧丙烯酸酯树脂。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树脂能够综合环氧树脂的高模量、高强度、耐化学药品和优良的防腐蚀性和丙烯酸树脂的光泽、丰满度、耐候性好等特点,能够解决在工业环境中苛刻条件下的腐蚀与防护应用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合成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制备环氧丙烯酸酯树脂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世界核技术在突飞猛进地开发应用,核电站开工率迅速增加,和平利用核能取得共识。我国核技术发展迅速,对核能的安全利用夜称为我国和世界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核反应堆和核电站中的装置设施易受放射性元素的损害和污染,这些场所需用耐核辐射涂料装饰保护。耐核辐射涂料形成的涂层应能够耐核辐射、容易去除污染、有优异的耐蚀性、吸收核辐射、防止放射源周围环境污染等。
环氧丙烯酸酯树脂性质和性能因其组成原料,如环氧树脂、丙烯酸和反应性稀释剂等种类的不同而异。但通常有如下特点:
(1)固化速度位于端基的乙烯基是一个活性很高的不饱和集团。可与不饱和单体快速发生自由集聚和。是数值快速固化,得到耐腐蚀性能良好的单体乙烯基酯树脂共聚物或均聚物。
(2)耐水解性甲基可以屏蔽酯键,提高酯键耐水解性。
(3)耐化学品腐蚀性热固性材料的耐化学性主要取决于聚合物化学基团在介质中的惰性程度和交联密度。众所周知,聚合物中的酯键最容易水解羟基容易与水发生缔合和吸附作用,这就更促进酯键水解反应的发生。因此,减少酯键和羟基含量将会减少或延缓酯键的水解作用,提高抗水性,特别是耐碱性等一系列耐化学品性能。然而羟基存在的另一个作用,是可增加材料的亲合能力提高粘合力。因为耐腐蚀性和交联密度与教练点的分布有关,羟基含量保留在适当比例是必要的,对树脂进行化学改性,如加入异氰酸酯等,来改变树脂交联密度和交联点,可以改善树脂的性能。树脂分子结构中双键含量高低表明交联点的多少,较多的交联点意味着较高的潜在固化度。
(4)交联性能由于环氧树脂及其开环后的产物中均含有羟基,使环氧丙烯酸酯树脂具有优良的粘接性能:分子上的仲羟基与玻璃表面上单体羟基相互作用,可以改善对玻璃纤维的浸润性和粘接性。有利于提高玻璃钢强度,制作的增强塑料机械强度高,耐疲劳性好。
(5)其他性能环氧树脂母体可赋予环氧丙烯酸酯树脂韧性。分子结构中醚健,可使树脂具有优异的耐酸性。
实验证明,在聚合物结构的主链或支链上带有芳香环时,其耐辐射性好,由核辐射所引起的聚合物降解轻微。
环氧树脂为基料制得的涂料形成的涂层平滑,理论交联度为100%的环氧树脂涂层,耐辐射性特别好。用胺固化的较高分子环氧树脂涂料具有更优异的去污染性能。
本论文就是为了研究防辐射铝箔用环氧接枝丙烯酸酯树脂的合成,使合成的树脂能够综合环氧树脂的高模量、高强度、耐化学药品和优良的防腐蚀性和丙烯酸树脂的光泽、丰满度、耐候性好等特点,能够解决在工业环境中苛刻条件下的腐蚀与防护应用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环氧丙烯酸酯树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用小烧杯称量25g环氧树脂,再秤取10g正丁醇和10g乙二醇丁醚于盛放环氧树脂的烧杯中,适当加热并搅拌直至环氧树脂溶解于正丁醇和乙二醇丁醚的混合溶剂中,然后将上述混合溶液加入到装配有温度计、回流冷凝管、搅拌棒和分液漏斗的四口烧瓶中油浴加热;
(2)秤取30g甲基丙烯酸(MAA)、15g苯乙烯(St)、21丙烯酸丁酯(BA)、9g丙烯酸羟丙酯(HPA)和2g过氧化苯甲酰(BPO)于另外一个小烧杯中,搅拌溶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华福土工合成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华福土工合成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077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