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刚石锯片的生片自动冷压成形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05452.0 | 申请日: | 2017-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767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郭荣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荣忠 |
主分类号: | B22F3/02 | 分类号: | B22F3/02;B22F3/03;B22F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刚石 自动 成形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刚石锯片的生片自动冷压成形方法,属于金刚石锯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在工厂在生产金刚石锯片时,前道工序冷压成形,手工压片已被淘汰,目前大量使用的是自动冷压成形。
现有的自动冷压成形技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步骤一、扫粉:根据预先设定的凹槽容积,设备自动添加金刚石合金粉末,并自动扫平,粉末表面和下模芯表面持平;步骤二,用磁铁10吸附着金刚石锯片基体的上模芯下行,上压头也跟着下行,金刚石锯片基体下行至下模芯表面时,下模芯随之下行,金刚石锯片基体的长城齿排开粉末进入粉末内部,被排开的粉末部分翻滚至金刚石锯片基体的长城齿的上面;步骤三,上压头下行,进入凹槽容腔形成密封空间,加压后粉末被压缩致密与基体结合在一起。保压若干秒后,上压头和上模芯升起,升至半途,设备启动脱模程序,将成形的生片卸下。
这种现行技术缺点是:基体下行排开粉末时,翻滚至长城齿表面的粉末较少,导致长城齿上下的粉末分布不均匀,严重影响锯片的质量和安全系数。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大大提高锯片的质量和安全系数的金刚石锯片的生片自动冷压成形方法。
本发明通过下述方案实现:一种金刚石锯片的生片自动冷压成形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预先制一片盖板,盖板的下方中间位置设有一个定位柱,同时下模芯的中心位置也开一个用于容纳定位柱的柱槽;
步骤二,压制时,先将盖板的定位柱套进金刚石锯片基体的中心孔内,然后放进下模芯,盖板的定位柱要落进下模芯的柱槽内,进而盖板将金刚石锯片基体固定在下模芯上;
步骤三,扫粉,下压头、下模芯和中圈之间设有装金刚石合金粉末的凹槽,根据预先设定的容积,设备自动添加金刚石合金粉末至凹槽内,并自动扫平,使金刚石锯片基体的长城齿被预埋至金刚石合金粉末内部;
步骤四,自动压制,上模芯和上压头下行,上模芯行至盖板表面时,下模芯也随之下行,上压头进入凹槽容腔形成密封空间,加压后粉末被压缩致密与基体结合在一起,保压若干秒后,上压头和上模芯升起,盖板和金刚石锯片基体加粉冷压形成的生片将停留在下模芯上,设备启动脱模程序,将成形的生片顶出。
所述盖板的厚度0.5-10毫米,根据不同的锯片种类来设计。
所述盖板的外径与所述上模芯和所述下模芯的外径一致。
所述定位柱的外径与金刚石锯片基体的中心孔一致。
所述盖板位于所述金刚石锯片基体的上端,所述金刚石锯片基体位于所述下模芯的上端。
在扫粉后,所述下模芯的上端所在面低于所述凹槽的上端所在面,所述盖板的上端所在面与所述凹槽的上端所在面持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一种金刚石锯片的生片自动冷压成形方法,将金刚石锯片基体的长城齿被预埋至金刚石合金粉末内部,可以大大克服长城齿上下粉末分布不均匀的缺点,并易于压制,从而保证了压制成形的关键因素,可以大大提高锯片的质量和安全系数;
2、本发明一种金刚石锯片的生片自动冷压成形方法,通过盖板将金刚石锯片基体固定在下模芯上,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用磁铁将金刚石锯片基体吸附在上模芯上,保持了金刚石锯片基体稳定性,也无需跟着上模芯下移,不易脱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开模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合模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盖板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盖板和金刚石锯片基体连接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金刚石锯片基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背景资料中开模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背景资料中合模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盖板,2为上模芯,3为下模芯,4为上压头,5为下压头,6为定位柱,7为金刚石锯片基体,8为柱槽,9为凹槽,10为磁铁,11中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6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保护范围不局限所述内容。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且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率,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荣忠,未经郭荣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054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粉末冶金用上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出口角式空调室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