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废热再开发的发动机气缸体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99269.4 | 申请日: | 2017-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5658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6 |
发明(设计)人: | 王均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升太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1/18 | 分类号: | F02F1/18;F02G5/00;H02N11/00;H02J7/32 |
代理公司: | 50222 重庆棱镜智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李兴寰<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40520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废热再 开发 发动机 缸体 | ||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废热再开发的发动机气缸体,包括箱体、气缸体本体、吸热器、散热器、储电池以及半导体发电芯片;所述箱体内安装有隔板;所述隔板将箱体分割为水腔和容置腔;所述气缸体本体安装在容置腔内,且与隔板之间形成传热通道;所述吸热器包括吸热部及传热部,所述吸热部贴合在气缸体本体的表面,所述传热部一端与吸热部连接,另一端沿传热通道穿过箱体向外侧延伸;所述半导体发电芯片的两端分别与传热部和散热器连接;所述储电池与半导体发电芯片电连接。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废热再开发的发动机气缸体,通过半导体发电芯片将多余的热量转换为电能,便于发动机的冷却,便于利用余热,节约能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气缸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废热再开发的发动机气缸体。
背景技术
由内燃机原理可知,内燃发动机燃烧所产生的热量只有25%-35%能转变为机械功及有效功率,其余65%-75%的热量是“多余”的,需要散发出去。其中,发动机排出的高温废气带走了大量的热能,这一部分损失的热能称为排气损失,约占发动机总热量的30%。剩下的约30%的热量,其中一部分由润滑油在发动机内部先行降温后,通过箱体机件慢慢散发。当然,这里面的少部分热量还包括发动机运转过程中为克服自身摩擦阻力时产生的,它同样需要在冷却时将这部分热量吸收散发。据有关资料介绍,四冲程发动机正常的冷却损失约为燃放热量的22%-25%;而二冲程发动机由于温差较大,热损失较多,高达30%以上。
现有的摩托车发动机主要采用风冷和水冷两种冷却方式;这两种方式均是利用热交换的原理,直接进行冷却;无法利用余热,造成能源浪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废热再开发的发动机气缸体,通过半导体发电芯片将多余的热量转换为电能,便于发动机的冷却,便于利用余热,节约能源。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废热再开发的发动机气缸体,包括箱体、气缸体本体、吸热器、散热器、储电池以及半导体发电芯片;所述箱体内安装有隔板;所述隔板将箱体分割为水腔和容置腔;所述气缸体本体安装在容置腔内,且与隔板之间形成传热通道;所述吸热器包括吸热部及传热部,所述吸热部贴合在气缸体本体的表面,所述传热部一端与吸热部连接,另一端沿传热通道穿过箱体向外侧延伸;所述散热器贴合在箱体外侧靠近水腔的一端,且与传热部连接;所述半导体发电芯片的两端分别与传热部和散热器连接;所述储电池与半导体发电芯片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箱体上安装有真空泵和阀体;所述阀体一端与真空泵连通,另一端与传热通道连通。
可选地,所述吸热器的吸热部为吸热片。
可选地,所述隔板上设置有带有开关的流通阀;所述流通阀的两端分别与容置腔和水腔连通。
可选地,所述箱体远离容置腔的一端开有与水腔连通的通孔;所述通孔内可旋转的安装有多个散热片;所述散热片密闭通孔;旋转所述散热片,所述散热片一端伸入水腔内与隔板抵触,另一端形成自由端;所述隔板包括多个与箱体旋转连接的隔板本体;所述隔板本体向容置腔内旋转,使所述隔板本体一端与气缸体本体抵触,另一端与散热片抵触。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废热再开发的发动机气缸体,包括箱体、气缸体本体、吸热器、散热器、储电池以及半导体发电芯片;所述箱体内安装有隔板;所述隔板将箱体分割为水腔和容置腔;所述气缸体本体安装在容置腔内,且与隔板之间形成传热通道;所述吸热器包括吸热部及传热部,所述吸热部贴合在气缸体本体的表面,所述传热部一端与吸热部连接,另一端沿传热通道穿过箱体向外侧延伸;所述散热器贴合在箱体外侧靠近水腔的一端,且与传热部连接;所述半导体发电芯片的两端分别与传热部和散热器连接;所述储电池与半导体发电芯片电连接。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废热再开发的发动机气缸体,通过半导体发电芯片将多余的热量转换为电能,便于发动机的冷却,便于利用余热,节约能源。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升太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升太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9926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排气热交换器诊断的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发动机气缸盖及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