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增透减反射膜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90403.4 | 申请日: | 2017-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029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康煌;柯城;贾迎辉;邬亚斌;李弥滋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C17/00 | 分类号: | C03C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301 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反射膜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透减反射膜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取硅醇盐、醇类溶剂、硅烷偶联剂混合搅拌得到混合液A;B、取酸催化剂和去离子水混合搅拌得到混合液B;C、将混合液B缓慢滴加入混合液A中制得硅溶胶;D、取硅溶胶、空心二氧化硅颗粒、分散剂混合搅拌制备得到镀膜溶液;E、选取玻璃基片,经抛光、清洗和烘干;F、将镀膜溶液涂覆在玻璃基片上,待流平后,经烘干和固化后形成膜层;G、将玻璃基片置于碱性溶液中腐蚀,腐蚀后的膜层表面形成凹凸绒面,然后经清洗、烘干后得到镀膜玻璃。使用本发明制备得到的增透减反射膜层内部具有空心孔结构、表面具有凹凸绒面,平均反射率能够降低到2%以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减反射膜层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增透减反射膜层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玻璃的广泛运用,对于降低玻璃表面的反射率需求越来越大。对于普通玻璃,反射率一般在8%~10%,会使玻璃表面呈现出观察者所在一侧的物体倒影,影响观察者对玻璃另一侧物体的观察,这些问题在展厅柜台玻璃应用、显示屏玻璃应用、夜间汽车前挡风玻璃倒影车内物体等应用场景中尤显突出,容易使人的视觉产生疲劳。为了减轻视觉疲劳,克服眩光,开发了能降低光的反射率的减反射玻璃。
减反射玻璃,是将玻璃表面进行特殊处理的一种玻璃。减反射玻璃是把优质玻璃原片的单面或双面经过特殊工艺处理,使其与普通玻璃相比具有较低的反射率。减反射的概念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降低玻璃表面的镜面效果,将光的镜面反射转化为漫反射,而为了达到这一效果常用玻璃表面刻蚀的方法来实现,玻璃表面刻蚀常通过氢氟酸或者其他混合酸碱刻蚀,由于是在玻璃本身的二氧化硅材质上进行加工,由于氢氟酸刻蚀效率高,基本都是选用氢氟酸,但氢氟酸是局毒性物质,其强腐蚀性和挥发性决定了必须依赖外界设备和工艺保证生产的安全,不利于规模化生产,而采用其他的酸碱刻蚀,工艺上都具有刻蚀时间长的缺点,通常都需要20小时以上,效率十分低。
另一方面是通过光的干涉原理来减少入射光的反射,增加透射,从效果上讲,就是透明度提高。通常采用玻璃表面涂层技术来实现。目前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是采用溶胶-凝胶法即将多种液体材料经过充分反应后的胶液镀在玻璃上,它的优点是多种材料混合反应后成分均匀,能保证膜层的均匀性,可以通过调整原材料的配比来改变膜层的性能。二氧化硅增透膜是目前最常用的减反射膜,通常采用空心二氧化硅颗粒加入硅溶胶中成膜实现。
例如,在申请号为201110363911.7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多孔二氧化硅减反射膜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便是在玻璃表面制备减反射膜层,并通过加入空心二氧化硅颗粒使减反射膜层具有内部空心孔结构,使膜层在使用中具有良好的增透减反射效果。但经过实践证明,空心二氧化硅颗粒加入量在膜层中分布不好控制,颗粒加少了降低反射率效果不理想,加多了或者分布不均匀会增加膜层雾度,降低透明度,而且现有的减反射膜层的耐盐雾及耐候性能与减反射性能之间相互制约的问题,其原因是,为了使减反射膜层的折射率降低,膜层必须具有一定的孔隙率,但孔隙使得膜层结构疏松,结合力降低,导致膜层无法正常使用,因而这种方法制备的减反射膜层的折射率不能降的太低,使得应用该减反射膜层的玻璃在380nm~780nm的可见光波段内其反射率最低也只能降到2%~4%左右,而对于汽车玻璃、机车玻璃和飞机玻璃等对减反射要求日益增高的产品来说,愈发难以满足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通过先用溶胶-凝胶法来制备减反射膜层,再用碱性溶液腐蚀减反射膜层的方法在玻璃表面上制备增透减反射膜层的制备方法和产品。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增透减反射膜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取摩尔比为1:(1~20):(0.01~5)的硅醇盐、醇类溶剂、硅烷偶联剂混合搅拌得到混合液A;
B、取摩尔比为(0.001~0.05):(1~30)的酸催化剂和去离子水混合搅拌得到混合液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904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