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加捻连续纤维熔融沉积3D打印送丝装置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87737.6 | 申请日: | 2017-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278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徐莉莉;罗俊贤;马庆成;卜祥星;蒋翀;石远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仕天工程塑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4/118 | 分类号: | B29C64/118;B29C64/321;B33Y40/00;B33Y70/00 |
代理公司: | 上海金盛协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42 | 代理人: | 罗大忱 |
地址: | 2018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送丝头 打印 送丝装置 加捻 动力装置 连续纤维 转动构件 料桶 熔融 沉积 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应用 小批量生产 层层堆积 主进料口 主体内壁 主体外壁 喷丝口 打印机 单件 可用 碗状 制备 纤维 生产 | ||
1.加捻连续纤维熔融沉积3D打印送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顶部设有主进料口(107)的料桶(1)和打印送丝头(2),所述的打印送丝头(2)设置在所述的料桶的底部,并与动力装置(3)相连接;
所述的打印送丝头(2)包括:碗状的送丝头主体(201)、设置在送丝头主体(201)内壁的凹槽(202)和设置在送丝头主体(201)外壁的被动转动构件(203),所述的送丝头主体的端部设有喷丝口(2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捻连续纤维熔融沉积3D打印送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料桶的上部为柱状体(1055),下部为中空的椎体(10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捻连续纤维熔融沉积3D打印送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打印送丝头通过旋转构件(205)设置在所述的椎体(105)端部的喷丝口(206)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捻连续纤维熔融沉积3D打印送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料桶包括外壳(101)和竖隔板(102),所述的竖隔板(102)垂直设置在所述的料桶(1)内,两边和底边与所述的料桶的内壁相连接,竖隔板与料桶的内壁之间为浸润剂腔(103),竖隔板(102)之间为聚合物熔体腔(106),竖隔板的底边设有出丝孔(104),浸润剂腔(103)的顶部设有浸润剂入口(10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捻连续纤维熔融沉积3D打印送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丝孔104的孔径为1-2mm;
D:H=4~6:1;H:H1=1:1.1~1.2;
D为外壳101的内径,H为柱状体的高度,H1为椎体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捻连续纤维熔融沉积3D打印送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被动转动构件(203)与动力装置3相连接,所述的动力装置的上端部套在所述的椎体外,两者之间设有密封构件。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加捻连续纤维熔融沉积3D打印送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槽(202)的深度为3-5mm;所述的凹槽202为向心缩小的喇叭口槽;喷丝口206的直径为1-3mm;主体201内径5-10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捻连续纤维熔融沉积3D打印送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竖隔板102的数量为2~10块,所述的凹槽202的数量为2~10条,且竖隔板102的数量与凹槽202的数量相同。
9.采用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加捻连续纤维熔融沉积3D打印送丝装置,制备层层堆积形成的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3D产品的坯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聚合物、染色剂和其他助剂熔体的混合物,通过挤出装置,如双螺杆挤出机,挤出,通过主进料入口送入聚合物熔体腔;
(2)将浸润剂熔融挤出送入浸润腔剂;
(3)将连续纤维分别从浸润剂腔上部的纤维入口送入浸润剂腔,并从下部的出丝孔穿出,同时,启动所述的动力装置,打印送丝头水平方向旋转,对纤维加捻,聚合物熔体腔6中的聚合物熔体包裹了加捻后的纤维,从打印送丝头的下端部的纤维出口穿出,获得连续纤维增强的3D打印复合线材,并层层堆积形成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产品坯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混合物的停留时间为30-100s;
步骤(3)中,所述的连续纤维的停留时间为0.6-1s;
步骤(4)中,打印送丝头2水平方向的旋转速度为5-10r/min。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各个组分的重量百分比用量为:
各个组分的百分比之和为100%;
所述的聚合物选自PLA、PCL、PHA、PBS、PA、ABS、PC、PS、POM、PVC、PP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合金”;
所述连续纤维为玻璃纤维、陶瓷纤维、金属纤维、凯夫拉纤维、芳纶纤维、尼龙纤维、聚醚纤维、聚酯纤维、碳纤维、石墨纤维、石墨烯纤维、碳纳米管纤维、醋酸纤维、茧蚕丝中的一种或多种,或者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其它材料制成的连续纤维,所述纤维的单丝直径为10-20μm,纤维束一般为1200-2400tex,或者根据需要制作成其它直径大小的线材;
所用的浸润剂为PP马来酸酐接枝物;
所用的增韧剂为乙烯-辛烯弹性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仕天工程塑料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仕天工程塑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8773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