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机动车的电容式靠近传感器的测量电极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86802.3 | 申请日: | 2017-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697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F.波尔;M.科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博泽(班贝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3/08 | 分类号: | G01V3/08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郭帆扬;邓雪萌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穿线 电容式靠近 测量电极 承载结构 导线结构 传感器 机动车 开口 电气导线 容纳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电容式靠近传感器(2)的测量电极,其带有电气导线结构(4)和用于容纳导线结构(4)的面式的承载结构(5),其中,在承载结构(5)中设置有多个穿线开口(6),导线结构(4)的至少一个导线(7)穿线通过该穿线开口(6)。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用于机动车的电容式靠近传感器的测量电极,根据权利要求12的带有这样的测量电极的电容式靠近传感器,根据权利要求13的机动车的在其处固定有这样的靠近传感器的车身构件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4的用于制造这样的测量电极的方法。
背景技术
所谈论的电容式靠近传感器可用于完全不同的应用领域。当前紧迫的是传感器辅助地检测操作事件。待检测的操作事件可例如是人员到机动车的靠近、人员等的身体部分、尤其脚部的预先确定的运动。这样的操作事件的传感器辅助的检测激活相应的控制技术上的反应,例如机动车的后盖板的马达式地打开。
已知的测量电极(DE 10 2013 110 866 A1)(本发明以该测量电极为出发点)关联于机动车的电容式靠近传感器。测量电极通过至少一个扁平导体形成,其例如设计成绝缘的铜带(Kupferband)。这样的扁平导体通常由连续材料集束而成。虽然这在生产技术上是高效的,但是导致在测量电极的设计中的限制。第一限制追溯到,已知的测量电极的扁平导体的造形是固定地规定的,这所导致的是,通常使用比其在技术上所需要的更多的铜材料。第二限制在于,为了触点接通通常必须为相对宽的扁平导体设置特定的插接部,其导致相应高的材料和装配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基于的问题在于如此设计且改进已知的测量电极,即,在设计测量电极的情况中提高灵活性且同时降低制造成本。
以上问题在用于机动车的电容式靠近传感器的测量电极的情况中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来解决。
本质上基本考虑的是,可由此将导线结构的至少一个导线固定在面式的承载结构处,即,使得所涉及的导线穿线通过多个在承载结构中已存在的穿线开口。由于穿线开口在穿线之前已存在于承载结构中,因此可足够大地设计穿线开口,使得能够尽可能无力地实现穿线。这以尤其简单的方式实现导线结构的至少一个导线的自动穿线。
术语“穿线”当前宽泛地来理解。其完全普遍地涉及所涉及的导线、例如导线的端部或由导线形成的活结到穿线开口中的沉入。
利用根据提议的解决方案可由此简单地调整测量电极的外形和尺寸,从而合适地布置穿线开口。这尤其实现了测量电极的近乎不受限的变型形成(Variantenbildung),而不增加制造耗费。通过合适的设计可在制造测量电极的情况中使材料的使用、尤其用于导线的传导材料的使用保持较少。
测量电极在机动车的车身构件处、尤其在可装配在这样的车身构件处的装配支架处的固定可利用根据提议的解决方案以较少的耗费来实现。在最简单的情况中附加地使用穿线开口,以便于将测量电极与车身构件或装配支架带到固定的接合中。基本上还可设置装配开口,其附加于穿线开口设置在承载结构中。
在根据权利要求2的一尤其优选的备选方案中,穿线开口的开口横截面大于相应的导线横截面。由此可在没有附加的制造耗费的情况下实现导线结构的所涉及的导线的上述尽可能无力的穿线。
根据权利要求3至5的优选的设计方案涉及导线结构的所涉及的导线在承载结构处的铺设。在根据权利要求3的特别优选的设计方案中,导线结构的所涉及的导线由于穿线通过穿线开口而交替地在承载结构的相对而置的平侧上伸延。当忽视导线在穿线开口区域中的轻微的弯曲时,可由此实现一方面所涉及的导线的良好的固定以及导线的尽可能直的伸延。由此引起测量电极沿着导线的伸延在靠近传感(Naeherungssensierung)方面均匀的电气特性。在根据权利要求3的该优选的设计方案的情况中导线的该铺已知为一种织网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博泽(班贝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博泽(班贝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868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