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物肥干燥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86138.2 | 申请日: | 2017-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614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发明(设计)人: | 洪作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洪作娟 |
主分类号: | F26B1/00 | 分类号: | F26B1/00;F26B17/20;F26B17/34;F26B23/00;F26B25/04;B01J2/2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靳浩 |
地址: | 536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银海***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肥 干燥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肥干燥系统,包括:第一物料挤压装置,其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圆筒、设置在所述第一圆筒内部的第一螺旋送料机构、罩设在所述第一圆筒下部并与第一圆筒相对固定的料盘;第二物料挤压装置,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物料挤压装置下方,所述第二物料挤压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二圆筒、设置在所述第二圆筒内部的第二螺旋送料机构、套设在所述第二圆筒第二端的圆锥形漏斗;烘干装置,其设置在所述第二圆筒的第二端并接收所述出料口的物料,所述烘干装置包括转筒、设置在所述转筒内的加热板、以及分别驱动所述转筒和所述加热板独立转动的驱动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肥干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肥干燥系统。
背景技术
生物肥料一般指动物粪便或植物残骸等生物质经过堆积发酵后形成的肥料,沼气池中的渣滓经过杀菌除虫后也可以作为生物肥料。上述生物肥料经过堆积发酵杀菌除虫处理后通常含有较多的水分,因此需要进行干燥处理。
较为传统低成本的方法是直接将生物肥摊开晾晒,这种方法干燥时间长,干燥的含水量不均匀,效率较低,已经逐渐不能适应生物肥的大规模生产。
现在的生物肥生产线中已经普遍的使用烘干机对生物肥进行干燥,烘干机干燥的速度快,物料含水量均匀,效率高。但是也有缺点:生物肥在投入烘干机前含水率较高,投入烘干机后水分大量蒸发,带走很多热量,造成资源的浪费。特别是浆料状态的生物肥,含水量较高,还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在生物肥投入烘干机之前尽量降低其含水率,水分越少,烘干的效率越高,因蒸发损失的热量也更少。
因此为了提高干燥效率,减少能源损耗,设计一种新的生物肥干燥系统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本发明提供一种生物肥干燥系统,其中,包括:
第一物料挤压装置,其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圆筒、设置在所述第一圆筒内部的第一螺旋送料机构、罩设在所述第一圆筒下部并与第一圆筒相对固定的料盘,所述第一圆筒的上开口为入料口,所述料盘具有水平的圆形碗底,半径递减的圆形碗口,所述第一圆筒从碗口套入所述料盘中并向下伸延至所述碗底上方,所述碗底和碗口的直径均大于所述第一圆筒的直径,以使第一圆筒与所述碗底之间形成供物料通过的第一间隙,第一圆筒与碗口之间形成供物料通过的第二间隙,所述第一间隙的宽度与所述第一圆筒直径的比值为1:10-15,所述第二间隙的宽度与所述第一圆筒直径的比值为1:15-20,所述碗底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贯通碗底的通孔,所述通孔上罩设有一个向上凸起的圆锥体,所述圆锥体为空心结构且底部敞开,所述圆锥体的底部小于或是等于所述碗底,所述圆锥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滤孔以使所述通孔与第一圆筒内部连通,所述碗底设置有水管与蓄水池连接。
通过将第一圆筒竖直设置,从上方灌入潮湿生物肥,在第一螺旋送料机构的推动下,生物肥往下走,由于下部料盘的封闭抵顶,生物肥受到挤压,内部水分流出,并从圆锥体的侧壁的第一滤孔流出,通过通孔,最终流入蓄水池;而生物肥在挤压作用下通过第一间隙,再被挤出第二间隙,最终掉落到第二物料挤压装置。该结构有效地对物料进行挤压,使得部分水分从物料内部流出,实现物液分离。该结构对于浆料状态的生物肥效果更好。
第二物料挤压装置,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物料挤压装置下方,所述第二物料挤压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二圆筒、设置在所述第二圆筒内部的第二螺旋送料机构、套设在所述第二圆筒第二端的圆锥形漏斗;所述第二圆筒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圆筒的下方且所述第二圆筒上设置有接料口用于接收从第一圆筒落下的物料,所述第二螺旋送料机构将物料从所述第二圆筒的第一端挤压推送至第二端,所述第二圆筒的筒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滤孔;所述圆锥形漏斗口径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圆筒套接固定,口径小的一端向外伸延形成出料口,所述圆锥形漏斗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多个第三滤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洪作娟,未经洪作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861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压抗磁干扰四芯电缆
- 下一篇:一种稳定防护型天然气泄气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