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功率控制的车联网抗干扰的方法及电子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85980.4 | 申请日: | 2017-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122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范业仙;肖亮;冯玮;吴玉芹;叶茂枝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德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H04W4/46 | 分类号: | H04W4/46;H04W52/24;H04W52/38;H04B17/382;H04B17/391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景弘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9 | 代理人: | 林祥翔;徐剑兵 |
地址: | 352101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功率 控制 联网 抗干扰 方法 电子设备 | ||
1.一种基于功率控制的车联网抗干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N个配置有传感设备的车辆建立车联网模型;
建立干扰节点与车辆节点间的干扰博弈模型;
基于Dyna-Q强化学习对车联网模型进行功率控制获取车辆节点的最优发射功率;
根据最优发射功率,车辆节点进行发送信标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功率控制的车联网抗干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干扰节点与车辆节点间的干扰博弈模型”具体包括为:
根据参加博弈的车辆节点和干扰节点,建立博弈对象R;
根据车辆节点在功率限制范围内选择的发射功率及干扰节点的干扰功率建立车辆节点及干扰节点的策略空间S;
根据车辆节点的效益及干扰节点的效益建立即时效益U;
根据博弈对象R、策略空间S及即时效益U建立干扰博弈模型G=[R,S,U]。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基于功率控制的车联网抗干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节点的效益为以最小的负载开销获得更高的信道的信干燥比;所述干扰节点的效益是消耗车辆节点的能量,降低信道的信干燥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功率控制的车联网抗干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Dyna-Q强化学习对车联网模型进行功率控制获取车辆节点的最优发射功率”具体包括:
车辆节点检测当前环境状态
观察到新的状态s
更新车辆节点的Q值函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德师范学院,未经宁德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8598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