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跨平台物联网嵌入式系统的通信方法及通信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79459.X | 申请日: | 2017-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952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方明龙;陈启升;龙昭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麦腾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H04L29/06;H04L12/24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 31316 | 代理人: | 陆晨 |
地址: | 200127 上海市宝***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台 联网 嵌入式 系统 通信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跨平台物联网嵌入式系统的通信方法,针对复杂的跨平台物联网嵌入式系统之间的通信设计一种可满足兼容性提高复用性保证安全可靠性的通信方法及通信系统框架,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配置通信协议、制定自动分层次的加密策略、制定系统内分层次的组网策略、设计跨平台物联网嵌入式系统的通信线路。本发明优点在于:制定系统内分层次的组网策略以及不同的通信线路解决了多处理器的物联网嵌入式系统通信方式不兼容的问题,通过制定分层次的加密策略,改善了跨平台物联网嵌入式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通信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跨平台物联网嵌入式系统的通信方法及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物联网正处于产业萌芽期,应用领域多元分散,导致业界对于相关通讯标准与协议尚难达成共识。如目前半导体IC智财授权业者、IC设计业者、终端设备品牌业者、及操作系统与网络服务业者等,试图透过垂直整合策略,加上积极研发与并购,以在移动设备产业既有的经济规模优势基础下,抢占正在起步的物联网服务商机。更有部份业者进一步推出可整合或广泛支持通讯标准与协议的物联网操作系统,借此打造完整的应用服务生态体系。由此观之,随技术的成熟,未来各品牌业者在终端或感测设备间提供的功能差异将缩小,相互替代性大幅提高,反之作为推动服务基础的联网操作系统平台将成为物联网真正的竞争核心之一。
在物联网尤其是在感知层,由于存在不同的传感器设备,物联网是跨领域、跨平台的,而且所使用的运行环境也会根据行业的不同,或者领域的不同有所变化。因此,跨平台物联网通信通常会存在以下问题:
复用性:随着跨平台系统复杂性的提高,多Processors的物联网嵌入式系统比比皆是,Processors之间的通信方式多种多样,目前系统设计大多是针对各自的应用和硬件配置单独实现通信,导致通信方式不兼容,其复用性差。
可靠性:Component之间、Processor之间、Device之间的通信要求通信可靠性要高,但在同一Device内,不同Processor之间的Component通信并不可靠,容易受到恶劣环境如电磁干扰、辐射、高低温等的影响。另外不同Device之间的通信也会出现通信错误的。
安全性:在同一Processor下Component之间的通信,一般可以不加安全措施。但是,如果此Processor是与物联网连接,即使内部通信也存在安全隐患。另外不同Device之间也存在通信安全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既能够满足复杂的跨平台物联网系统的复用性,同时又能保证系统通信的可靠性提高通信安全的跨平台物联网嵌入式系统的通信方法及通信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跨平台物联网嵌入式系统的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01.为跨平台嵌入式系统中各组成组件之间的数据传输配置MCI通信协议;
S02.在跨平台嵌入式系统中各组成组件之间的数据传输制定自动分层次的加密策略;
S03.制定系统内分层次的组网策略;
S04.设计跨平台物联网嵌入式系统的通信线路。
进一步地,步骤S01中所述的组成组件包括用于物联网控制、感知、检测、电源、传输、存储、电源、安全等的软件程序和硬件设备。
进一步地,步骤S01所述的数据传输的方式包括有线数据传输和/或无线数据传输。
进一步地,步骤S02所述的自动分层次的加密策略包括:同一处理器内的各组成组件间通信,采用不加密或者是弱加密的数据传输方式;同一系统内,不同处理器中的各组成组件间通信,采用不加密/弱加密或者是弱加密/强加密的数据传输方式;不同系统内的各组成组件间通信,可以是弱加密或者强加密的数据传输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麦腾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麦腾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7945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学对点棱镜基座校正装置
- 下一篇:成像透镜及摄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