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人机航测控制点自动识别的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78178.2 | 申请日: | 2017-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884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苏建坤;李万宝;代柳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航天工程物探检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C11/00 | 分类号: | G01C11/00;G06K7/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盛峰律师事务所 11337 | 代理人: | 席小东 |
地址: | 650217 云南省昆明市昆***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人机 航测 控制 自动识别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人机航测控制点自动识别的方法和系统,方法包括:制作便携式、可重复利用式的二维码控制点装置;将地面控制点坐标信息与二维码控制点装置的装置编号的映射关系记录到记录表中;影像处理平台识别到每张航测像片中的二维码控制点装置的图像;再识别二维码控制点装置的图像中的二维码识别码图,得到装置编号;影像处理平台查询所述记录表,得到与识别到的装置编号对应的地面控制点坐标信息,由此完成无人机航测控制点自动识别过程。优点为:结构简单,现场操作性较强,操作便捷,二维码控制点装置可重复利用,在航测像片处理中易于自动识别到地面控制点坐标,简化了航测作业处理过程,从而提高航测像片处理效率,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航空摄影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人机航测控制点自动识别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航测,也叫摄影测量与遥感,属于测绘科学中的遥感科学。遥感科学与技术是在空间科学、电子科学、地球科学、计算机科学以及其他学科交叉渗透、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利用非接触传感器来获取有关目标的时空信息。不仅着眼于解决传统目标的几何定位,更为重要的是对利用外层空间传感器获取的影像和非影像信息进行语义和非语义解译,提取客观世界中各种目标对象的几何与物理特征信息,从而为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提供科学的技术和方法。它主要通过在飞行器上用航摄仪器对地面连续摄取像片,结合地面控制点测量、调绘和立体测绘等步骤,绘制出地形图的作业。
近年来,地质灾害频发,传统的航拍技术已经不限于应用在地形航测中,更在地震、地灾后的探查以及滑坡等灾害体体积的估算等方面应用广泛,例如,地震后灾害现场可通过无人机飞行器进行初步探查,获取现场第一手的资料;滑坡后对于滑坡量的估算,例如深圳光明滑坡、福建三明滑坡等。传统的测量方法繁琐复杂,由于无人机的发展,使滑坡量估算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滑坡现场进行无人机航测时,由于控制点的设置不便、繁琐,其仍有很大的不便性,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更为简便、精确地控制点设置识别方法解决其不便性。
航测作业涉及到像片控制点联测技术,一般是航测前在地面上布设多个地面控制点,地面控制点一般选在现状地物的交点和地物拐角上,或者通过白灰等进行标识,也可选用像片上明显的地物点,如道路交叉点等,然后用普通测量方法测定其平面坐标和高程,并在后期对像片进行处理时,对其进行判读处理。现阶段,地面控制点对于像片中地面控制点的处理仍处于人工判读阶段,具体的,地面控制点的识别是靠人工在航片上刺点的方法实现,耗时较大,效率较低,同时在像片处理时,地面控制点的拾取有一定误差,成为了制约航测后期处理速度的主要因素之一。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无人机航测控制点自动识别的方法和系统,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人机航测控制点自动识别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制作便携式、可重复利用式的二维码控制点装置;每个所述二维码控制点装置包括唯一的二维码识别码图和装置编号;其中,所述二维码识别码图的识别信息即为所述装置编号;所述二维码识别码图具有精确定点符号;
步骤2,在航测范围内合理布设地面控制点;
步骤3,将每个所述二维码控制点装置放置于对应的地面控制点位置,并使所述二维码控制点装置的精确定点符号精确位于地面控制点位置,测量得到每个地面控制点的地面控制点坐标信息;
步骤4,将地面控制点坐标信息与二维码控制点装置的装置编号的映射关系记录到记录表中;
步骤5,航测飞行器进行航测,得到航测范围内多张航测像片;每张所述航测像片中具有所述二维码控制点装置的图像;
步骤6,将所述记录表和所述航测范围内多张航测像片导入到影像处理平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航天工程物探检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云南航天工程物探检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781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