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降解液体地膜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73735.1 | 申请日: | 2017-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475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秦韵涵;王宁;张炉青;刘乾;张燕妮;张书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润涵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5/14 | 分类号: | C08L25/14;C08L99/00;C08L23/08;C08L33/04;C08L33/02;C08L31/04;C08L71/02;C08K5/42;C08K7/26;C08K3/34;A01G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恩赫律师事务所 11469 | 代理人: | 赵文成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降解 液体 地膜 及其 制备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降解液体地膜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属于农业技术领域。所述可降解液体地膜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乳胶粉0.5~2%、乳液15~45%、腐植酸20~40%、润湿剂0.1~0.5%、药物载体0.5‑2%、水补足。本发明的可降解液体地膜可以有效的固定土壤表层,大幅减少表层水份蒸发,保持地温,提高作物发芽率,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环保可降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可降解液体地膜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塑料地膜广泛应用于干旱、寒冷及丘岭地区农作物早起覆盖,能增产20%以上。但是塑料地膜的使用造成了环境的“白色污染”,残存的塑料地膜又降低了农作物的产量。塑料地膜的使用还存在人工覆膜的劳动强度大,幼苗长出时需要人工破膜的缺点。液体地膜是土壤化学覆盖的新技术,液体地膜在常温下呈胶体状态,兑水稀释喷洒在土壤表面后成膜,不但具备有塑料地膜的增温、保墒、保水增湿的作用,还有地膜自动降解,变成腐殖酸肥料,改良土壤团粒结构的作用。人工覆膜的劳动效率比塑料地膜提高了三倍,使用的材料成本降低了10%以上,由于液体地膜能改良土壤通透性,改善作物的生长环境,以及有肥效、药效作用,促进作物的增产、增收。
专利CN103304740A中公开了一种可降解聚合物肥料包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配方为乙基纤维素、丙烯酸丁酯、醋酸乙烯酯、稳定剂、乳化剂、引发剂和水。该方法制备过程中需要对反应釜加热,且伴有聚合反应,工艺复杂。
专利CN 104403135A公开了一种液体地膜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液体地膜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普鲁兰多糖1%-10%、聚谷氨酸1%-10%、余量为水;所述的普鲁兰多糖由保藏编号为CGMCCNO.7055的出芽短梗霉菌发酵制备,所述聚谷氨酸由地衣芽孢杆菌发酵制备。此方法生产时原料需要发酵制得,条件要求严格,生产周期长;稀释使用时固含量低,使用量较大,用水较多。
专利CN106367078A公开了一种有机液体地膜及制备方法,所述的有机液体地膜由动物皮屑、农作物秸秆木质素、微肥、杀虫剂、保水剂、固化剂按一定的比例混合而制成,制备时先将动物皮屑洗净,再熬制成液态胶状后晾干成固态,研磨成粉末状,再将农作物秸秆木质素筛滤后,将其研成粉末到人,然后依次按比例配人微肥、杀虫剂、保水剂、固化剂,均匀搅拌9分钟,然后将搅拌混合物放冰箱保存,制作有机液体地膜时,将搅拌混合物取出配以其重量10.6倍的常温自来水,均匀搅拌后加入喷雾器即可施用形成有机液体地膜。此方法生产时需要熬制、晒干、研磨,不适合工业化生产,且产品固含量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原料、制备简单,保存、使用简单,结壳时成膜性、耐水性好,降解后可作为肥料改良土壤的可降解液体地膜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一种可降解液体地膜,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乳胶粉0.5~2%、乳液15~45%、腐植酸20~40%、润湿剂0.1~0.5%、药物载体0.5-2%、水补足。
优选的,所述的可降解液体地膜,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乳胶粉0.5~2%、乳液30~45%、腐植酸30~40%、润湿剂0.1~0.5%、药物载体0.5-2%、水补足。
其中,所述乳液为苯丙乳液、纯丙乳液、硅丙乳液、EVA乳液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乳液为纯丙乳液、硅丙乳液、EVA乳液混合,所述纯丙乳液、硅丙乳液、EVA乳液的质量比为1-10:1-5:1-10。
其中,所述乳胶粉为乙烯/醋酸乙烯酯的共聚物、醋酸乙烯/叔碳酸乙烯共聚物、丙烯酸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其中,所述腐植酸为水溶性腐植酸,为黄腐酸、棕腐酸、黑腐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润涵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润涵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737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