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全自动布线机的线束路径生成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73582.0 | 申请日: | 2017-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926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乔晓利;章文;曹国华;田春林;姜涛;于正林;孟宪宇;丁红昌;梁嵬;肖菊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理工大学;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 |
代理公司: | 成飞(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51121 | 代理人: | 安玮 |
地址: | 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全自动 布线 路径 生成 系统 | ||
1.一种用于全自动布线机的线束路径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图纸解析模块、线缆路径生成模块,线缆查询模块,路径仿真检测模块;
图纸解析模块用于加载和处理图纸元素:导入并读取线束的CAD图纸,通过加载元素过滤策略去除图纸中的无效元素,将剩余有效元素的属性信息存储到数据缓存中,并为线缆路径生成模块提供数据支持;
线缆路径生成模块通过加载的线束接线表和所述图纸解析模块处理后的图纸解析数据,确定每条线缆的起始和终止位置以及前序和后序节点,并依据每条线缆的起始位置构建路径树,路径树描述了线缆的全部路径信息,路径树中每个节点表示一个型号的线缆,每条分支表示线束中的一条支路,每个节点元素中以链表的形式存储该型号线缆经过的具体路径;
线缆路径生成模块的工作过程为:
1)加载存储在本地数据库中通过所述图纸解析模块过滤后的元素数据;
2)读取接线表数据;
3)获取线束起始节点,读取前序节点为空的线缆作为线束的起始点;
4)从本地数据库中检索所有匹配起始点位置数据的元素,这些元素即为对应的起始线缆元素;
5)生成路径树数据:通过接线表的接续关系,生成一个线缆连接顺序的树形结构,路径树中的每一个节点表示一个型号的线缆;
6)判断是否遍历了路径树的所有节点,如果遍历完毕则过程结束,否则转至步骤7);
7)初始化当前节点的路径链表,并将该节点作为链表的起始点;
8)判断是否存在后续节点:通过检测本地数据库中是否存在以当前节点的结束位置为起点的元素,若存在则将该元素加入到链表中,若不存在表示该线缆路线已经结束,此时转至步骤6);
9)检测线缆的路径信息是否检索完毕:判断后续节点是否为当前线缆的结束位置,若为结束位置则表明该线缆路径已经结束,设置该点为路径的终结点,并转至步骤6);否则,设置当前节点为路径关键节点,转至步骤8);
10)保存路径树数据;
线缆查询模块能够通过遍历线缆路径生成模块构建的路径树,查找并输出指定型号线缆的路径信息;
线缆路径仿真检测模块将线缆查询模块输出的指定型号线缆的路径信息加载到线缆路径仿真检测模块,得到机械手布线过程的模拟效果,同时检测是否存在干涉、碰撞等异常,最终生成机械手的控制程序;
通信控制模块为一数据交换接口,通过预制指令可以实现对各个模块的数据的访问,并传递给全自动布线机其他子系统,以实现多系统数据交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全自动布线机的线束路径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图纸解析模块的工作过程为:
1)读取线束的CAD图纸数据;
2)遍历图纸中所有元素信息,并存储到本地数据缓存中;
3)加载配置的元素过滤策略,元素过滤策略为一元素-属性矩阵,矩阵的每一列表明元素的一个属性,矩阵的每一行表明一个CAD元素,通过判断元素是否满足对应的属性要求,来对元素进行过滤;
4)判断元素是否读取完毕,若读取完毕则过程结束,否则转至步骤5);
5)从本地数据缓存中读取下一个元素,判断该元素是否满足元素过滤策略,若不满足则转至步骤4)继续过滤下一个元素,否则转至步骤6);
6)将图纸中元素所有属性信息存储到本地数据库中,转至步骤4)。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全自动布线机的线束路径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查询模块的工作过程为:
1)输入待查询线缆编号;
2)在所述线缆路径生成模块生成的路径树中查找该线缆编号;
3)判断该线缆是否存在,若不存在则该过程结束;
4)读取路径树对应节点的链表数据,并输出该线缆路径信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全自动布线机的线束路径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路径仿真检测模块的工作过程为:
1)输入待查询线缆编号;
2)调用线缆查询模块;
3)判断该线缆是否存在,若不存在则该过程结束;
4)保存所述线缆查询模块输出的线缆的路径信息,传入Delmia仿真模块进行干涉检测;
5)判断是否存在干涉,若不存在则调用Delmia生成程序生成机器人控制程序;否则,调整线缆路径布局,并转至步骤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理工大学;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长春理工大学;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7358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平面闭环精密杆系的装配精度预测方法
- 下一篇:手持数卡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