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丙烷芳构化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73472.4 | 申请日: | 2017-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834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吉可明;刘平;张侃;章斌;刘增厚;周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山西潞安煤基合成油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9/48 | 分类号: | B01J29/48;C07C2/00;C07C15/02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4101 | 代理人: | 刘宝贤 |
地址: | 030001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丙烷 芳构化 催化剂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丙烷芳构化催化剂,其特征在于:催化剂由金属氧化物和ZSM-5分子筛载体组成,其质量百分比组成为:氧化锌1~2%,氧化镓0.1~0.5%,氧化钼2~5%,氧化铁2~4%,稀土混合金属氧化物0.3~1%,贵金属混合氧化物0.2~0.7%,其它过渡金属混合氧化物0.6~1.5%,其余为ZSM-5分子筛载体;
所述的稀土混合金属氧化物是氧化镧、氧化铈、氧化钇和氧化铕组成的混合物,每种氧化物组分至少占催化剂总质量的0.05%;
所述的贵金属混合氧化物是氧化铂、氧化钯和氧化钌组成的混合物,每种氧化物组分至少占催化剂总质量的0.05%;
所述的其它过渡金属混合氧化物是氧化镍、氧化钴、氧化锰、氧化铋组成的混合物,每种氧化物组分至少占催化剂总质量的0.1%;
该丙烷芳构化催化剂的制备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1)ZSM-5分子筛载体的制备:
采用浓硫酸和硫酸铝配制水溶液A,其中水与浓硫酸的质量比为1:0.035-0.038,水与硫酸铝的质量比为1:0.011-0.014,采用水玻璃、正丁胺、氢氧化钠配制水溶液B,其中水与水玻璃的质量比为1:0.457-0.459,水与正丁胺的质量比为1:0.045-0.048,水与氢氧化钠的质量比为1:0.008-0.012,在搅拌条件下,将等体积的溶液A滴加入溶液B中,在室温下持续搅拌24-36h,在密闭条件下,升温至170-190℃,搅拌36-48h, 产物经过过滤、洗涤至中性,烘干,随后,浸入浓度为6-9g·mL-1的硝酸铵水溶液,在110-130℃的密闭条件下静置4-10h进行离子交换,取出后干燥,再在500-600℃的温度下焙烧4-6h,即得到氢型ZSM-5分子筛载体;
(2)金属氧化物组分通过分步浸渍法进行负载
第一次浸渍:按催化剂组成,配制阳离子浓度为0.5~1.3g/mL的硝酸锌和硝酸镓混合溶液,向混合溶液中加入60~100目的氢型ZSM-5分子筛载体粉末,在搅拌条件下浸渍6~24h,浸渍结束后将悬浊液于60~90℃水浴条件下加热浓缩,随后在350~550℃焙烧6~12h,焙烧后的第一次催化剂前驱体研磨至60~100目;
第二次浸渍:按催化剂组成,配制阳离子浓度为0.5~1.3g/ml的硝酸镍、硝酸钴、硝酸锰和硝酸铋混合溶液,向溶液中加入60~100目的第一次催化剂前驱体粉末,在搅拌条件下浸渍6~24h,浸渍结束后将悬浊液于60~90℃水浴条件下加热浓缩,随后在350~550℃焙烧6~12h,焙烧后的第二次催化剂前驱体研磨至60~100目;
第三次浸渍:按催化剂组成,配制阳离子浓度为0.5~1.3g/mL的钼酸铵、硝酸铁、硝酸镧、硝酸铈、硝酸钇和硝酸铕混合溶液,向混合溶液中加入60~100目的第二次催化剂前驱体粉末,在搅拌条件下浸渍6~24h,浸渍结束后将悬浊液于60~90℃水浴条件下加热浓缩,随后在350~550℃焙烧6~12h,焙烧后的第三次催化剂前驱体研磨至60~100目;
第四次浸渍:按催化剂组成,配制阳离子浓度为0.5~1.3g/mL的硝酸铂、硝酸钯和硝酸钌混合溶液,向溶液中加入60~100目的第三次催化剂前驱体粉末,在搅拌条件下浸渍6~24h,浸渍结束后将悬浊液于60~90℃水浴条件下加热浓缩,随后在350~550℃焙烧6~12h,焙烧后的催化剂研磨至60~100目,即为催化剂产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丙烷芳构化催化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催化剂用于固定床丙烷芳构化反应,质量空速为1~10h-1,反应压力为0.5~3MPa,反应温度为400~6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山西潞安煤基合成油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山西潞安煤基合成油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7347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