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香薷属植物挥发油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72510.4 | 申请日: | 2017-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806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4 |
发明(设计)人: | 程淑清;牛清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修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1B9/02 | 分类号: | C11B9/02;A61K36/53;A61P31/04;A01N65/22;A01P1/00;A01P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香薷属植物 挥发油 制备 应用 有机溶剂萃取 上清液浓缩 取上清液 亚氯酸钠 植物组织 超声法 浓缩液 醇味 日化 破碎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香薷属植物挥发油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该制备方法包括:将干燥的香薷属植物根采用植物组织破碎法粉碎;将粉碎后的原料采用超声法提取,离心,取上清液;将所得上清液浓缩至无醇味,浓缩液再经有机溶剂萃取、亚氯酸钠干燥、减压浓缩等步骤,得到香薷属植物挥发油。所得香薷属植物挥发油具有显著的活性,可应用于日化、食品、医药等领域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香薷属植物挥发油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香薷属植物,直立草本,密集的须根。茎通常自中部以上分枝,钝四棱形,具槽,无毛或被疏柔毛,常呈麦秆黄色,老时变紫褐色。叶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穗状花序,花梗纤细,近无毛,花萼钟形,花冠淡紫色,花丝无毛,花药紫黑色。花期7~10月。生于路旁、山坡、荒地、林内、河岸,海拔达3400米。
石香薷或江香薷干燥地上部分可入药,有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功效。主治:夏月感寒饮冷,头痛发热,恶寒无汗,胸痞腹痛,呕吐腹泻,水肿,脚气。
目前,关于香薷属植物挥发性成分的提取方法主要有:水蒸气蒸馏法和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等,这些方法均存在不足。水蒸气蒸馏法虽方法经典、工艺成熟,但高温易引起热不稳定的化合物分解,收率不高,损失大;而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虽环保且提取率较高,但操作步骤繁琐、设备昂贵、维修困难,还易引入塑料增塑剂及提取出蜡质等成分,难于实现工业化生产。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发明采用植物组织破碎法处理原料,再结合超声波法辅助提取香薷属植物挥发油,具有工艺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得率高、成本低的优点,适于工业化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香薷属植物挥发油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该挥发油效果明显。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完成的:
(1)将干燥的香薷属植物根采用植物组织破碎法粉碎,其中加入原料重量1~2倍的50~60%的乙醇溶液,在转速为1000~2000r/min的条件下提取2~4min;
(2)将粉碎后的原料置于频率为20KHz的超声装置中,加入原料3~5倍的60~70%的正辛醇溶液,于70~80℃的条件下提取3~4h,离心,取上清液;(3)将所得上清液浓缩至无醇味,用有机溶剂萃取2~3次,合并萃取剂,亚氯酸钠干燥脱水、减压浓缩,即得香薷属植物挥发油。
步骤(3)中所述的有机溶剂为乙醚、石油醚中的任意一种。
本发明所得的香薷属植物挥发油的效果实验:
1材料
1.1菌种 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和绿脓杆菌。
1.2培养基 M-H肉汤培养基加0.3%的琼脂制成半固体培养基。
1.3试品 上述方法所制备的香薷属植物挥发油。
2方法与结果
2.1MIC的测定 采用微量琼脂稀释法测定MIC。将上述所制备的香薷属植物挥发油作1∶2~256的倍比水稀释,取20μL加入培养孔中,再分别加入用肉汤琼脂稀释的各菌液(107)200μL,混匀,于37℃培养24h,重复试验一次。
3结论
试验表明,香薷属植物挥发油16倍稀释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和绿脓杆菌均有显著的作用;32倍稀释后,对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仍有显著的作用,且比1%黄连素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工艺简单,采用植物组织破碎提取法处理原料,整个过程仅在数秒至数十秒内完成,同时由于免去了加热,从而可有效的避免挥发油成分的破坏,再结合超声波的空化作用,有效地提高了香薷属植物挥发油的溶出率,其得率高、产品品质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修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陕西修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725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