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儿运脾敷贴散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72405.0 | 申请日: | 2017-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236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3 |
发明(设计)人: | 许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8 | 分类号: | A61K36/9068;A61K9/70;A61P1/14;A61P1/12;A61P1/08;A61P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02 | 代理人: | 宋静娜,郝传鑫 |
地址: | 510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儿 敷贴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儿运脾敷贴散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脾位于腹腔上部,膈膜之下,与胃以膜相连,“形如犬舌,状如鸡冠”,与胃、肉、唇、口等构成脾系统。主运化、统血,输布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人体脏腑百骸皆赖脾以濡养,故有后天之本之称。在五行属土,为阴中之至阴。脾与四时之长夏相应。小儿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脾胃功能还不健全,容易造成运化障碍,以致气血生化之源不足,肌肤失养,体质下降。表现出厌食、积滞、疳证、泄泻和腹痛等症状。
小儿患病大多不愿服药,害怕打针,特别是婴幼儿内治给药尤为困难。而小儿肌肤柔嫩,脏气清灵,运用中药穴位敷贴散疗法防治小儿常见病、多发病,疗效好,易为小儿所接受。但是不同的中药药性不同、疗效也不一样,原料的选择及配伍关系对药效有很大的影响。现有中药敷贴散普遍存在疗程长、稳定性差和疗效慢等缺点。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小儿运脾敷贴散,其具有运脾理气,开食消滞,止泻止吐,调理小儿脾胃的作用,可有效防治小儿厌食、积滞、疳证、泄泻、腹痛、胃脘痛、呕吐、病后脾胃虚弱等疾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小儿运脾敷贴散,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苍术0.5~1.5份、肉桂0.2~1份、木香0.3~1.2份、胡黄连0.2~1份、吴茱萸0.6~1.8份和干姜粉1~2.5份。
苍术,性温味辛、苦,归脾经、胃经、肝经;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之功效。
肉桂,性热味辛、甘。归肾经、脾经、心经、肝经;具有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通经脉之功效。
木香,性温味辛、苦,归脾经、大肠经、三焦经;具有行气,止痛,健脾,消食之功效。
胡黄连,性寒味苦,归肝经、胃经、大肠经;具有退虚热、消疳热、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
吴茱萸,性热味辛、苦,归肝经、肾经、脾经、胃经;具有温中止痛,理气止呕之功效。
干姜,性热味辛,归脾经、胃经、肾经、心经、肺经;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之功效。
优选地,所述小儿运脾敷贴散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苍术1份、肉桂0.5份、木香0.5份、胡黄连0.5份、吴茱萸1份和干姜粉1.5份。
优选地,所述小儿运脾敷贴散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苍术0.7份、肉桂0.4份、木香0.6份、胡黄连0.3份、吴茱萸1.5份和干姜粉1.2份。
优选地,所述小儿运脾敷贴散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苍术1.2份、肉桂0.7份、木香1.1份、胡黄连0.8份、吴茱萸1.3份和干姜粉1.8份。
优选地,所述小儿运脾敷贴散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苍术1.4份、肉桂0.8份、木香1份、胡黄连0.6份、吴茱萸0.7份和干姜粉2.3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含所述小儿运脾敷贴散的小儿运脾敷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小儿运脾敷贴,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比例称取各组分,制成细粉,混合均匀,以蜜汁调成膏状,制成直径为1~2.5cm的药饼,药饼含生药量2.5~9g。
优选地,药饼直径为1.5cm,药饼含生药量3g。
优选地,药饼直径为2cm,药饼含生药量5g。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小儿运脾敷贴散的用途。
本发明小儿运脾敷贴散具有运脾理气,开食消滞,止泻止吐,调理小儿脾胃的作用,可用于制备防治小儿厌食、积滞、疳证、泄泻、腹痛、胃脘痛、呕吐和病后脾胃虚弱的敷贴。
优选地,本发明小儿运脾敷贴散适用于6个月以上患儿。2~4周为1疗程,每周2~3次,慢性疾病可连续治疗2~3个疗程。
优选地,6个月~1岁患儿使用药饼直径为1.5cm,含生药量3g的敷贴,每次敷贴时间为0.5~1h;1岁以上~2岁患儿使用药饼直径为1.5cm,含生药量3g,每次敷贴时间为1~2h;3~5岁患儿使用药饼直径为2cm,含生药量5g,每次敷贴时间为2~3h;5岁以上患儿使用药饼直径为2cm,含生药量5g,每次敷贴时间为3~4h。
优选地,本发明敷贴取穴:中脘、神厥、天枢(双)、脾俞(双)。中脘: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3寸;神厥:仰卧位,在腹中部,脐中央;天枢:仰卧位,在腹中部,距脐中2寸;脾俞:俯卧位,在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724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药减肥药的配方
- 下一篇:一种具有PID抑制及修复功能的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