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蜂窝状脱硝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69143.2 | 申请日: | 2017-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266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8 |
发明(设计)人: | 黄少斌;尚璐;张永清;张海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宇星科技发展(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3/30 | 分类号: | B01J23/30;B01D53/86;B01D53/5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宫爱鹏 |
地址: | 51000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催化剂 脱硝催化剂 蜂窝状 焙烧 捏合 硼酸 五氧化二钒 二氧化硅 二氧化钛 挤出成型 三氧化钨 使用寿命 脱硝效率 制作过程 重量份数 硬脂酸 混料 脱模 成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蜂窝状脱硝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催化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制备而成:二氧化钛70‑80份、三氧化钨8‑15份、五氧化二钒1‑3份、二氧化硅10‑12份、硼酸3‑4份、硬脂酸1.5‑3份。该催化剂依次经混料、捏合,挤出成型,两次干燥,焙烧制得。本发明的催化剂具有易成型脱模、机械强度高、使用寿命长、制作过程简单、脱硝效率高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催化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蜂窝状脱硝催化剂。
背景技术
氮氧化物(NOX)是大气污染物主要成分之一,可以形成酸雨、光化学烟雾等,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重大的危害,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如何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已经成为了研究的热点。目前,我国的氮氧化物主要从煤燃烧和工业烟雾排放产生,传统用于除去氮氧化物的催化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除去氮氧化物,但是,仍然存在催化剂机械强度差,使用寿命短,制作过程不易成型脱模等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耐压强度高、不易粉化、制作过程干燥及煅烧收缩率低、容易成型脱模的脱硝催化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蜂窝状脱硝催化剂,该催化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制备而成:
二氧化钛 70-80份
三氧化钨 8-15份
五氧化二钒 1-3份
二氧化硅 10-12份
硼酸 3-4份
硬脂酸 1.5-3份。
所述二氧化硅和硼酸的总质量占二氧化钛质量的20%。
所述二氧化硅为300目粒径。
所述二氧化钛为商业纳米锐钛型二氧化钛。
所述脱硝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混料、捏合
将所有原材料组分混合均匀,在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水以及液体添加剂进行捏合,制得泥状膏体物;
(2)挤出成型
将制得的泥状膏体物取出之后放入练泥机里经过真空练泥及老化处理后,再将物料送入挤出机挤出蜂窝状的催化剂胚体;
(3)干燥
第一次干燥:先将催化剂送入恒温恒湿箱内,去除部分水汽并且保持整个催化剂胚体的水分均匀,防止引起干裂;
第二次干燥:经第一次干燥后,取出催化剂烘干;
(4)焙烧
将干燥后的催化剂送入马弗炉里,进行焙烧,完成焙烧后即可得到蜂窝状催化剂。
步骤(3)所述恒温恒湿箱控制升温速度为2℃/min,温度50℃以及湿度为40%。
步骤(4)所述焙烧的温度为350~500℃,时间为5~6h。
所述焙烧是先350℃焙烧3h,再经500℃焙烧3h。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商业级纳米二氧化钛作为原料,分散性好、颗粒球形度高、粒径小且分布较为集中,在搅拌捏合的过程中各组分易于充分混合接触,膏料流动性合适,易于定型,成型样品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耐磨性好,质地均匀。
2.二氧化硅的添加使得膏料的可塑性和流动性变低,但硼酸溶于水后成为粘稠状,具有较好的润滑和粘结性能,二者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可以提高膏状混料的可塑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宇星科技发展(深圳)有限公司,未经华南理工大学;宇星科技发展(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691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