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联核木棉创制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62220.1 | 申请日: | 2017-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503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周瑞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A01H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文君;莫舒颖 |
地址: | 530004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木棉 创制 棉花 细胞质 雄性不育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一种利用联核木棉创制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方法,以联核木棉或其自交得到的不育株为亲本与棉花栽培品种进行杂交,其杂交、自交、或回交后代中的任一代若全部表现雄性不育,说明该雄性不育特征表现为细胞质遗传特征,则以栽培品种为轮回亲本进行核置换回交直至获得性状与父本相似、整齐一致、且表现雄性不育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其轮回亲本即为相应的雄性不育保持系。本发明以开远联核木棉或遗传有开远联核木棉细胞质的杂交或回交后代为细胞质供体,再以普通栽培品种为细胞核供体,由此产生的质核互作导致雄性不育。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作物育种方法,具体是一种利用联核木棉创制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方法。
背景技术
棉花,锦葵科棉属,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它既是最重要的纤维作物,又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也是含高蛋白的粮食作物,还是纺织、精细化工原料和重要的战略物资。棉花表现出强大的杂种优势,其杂种优势率高达20%-30%。长期以来,棉花杂种优势利用是国内外棉花育种的重要内容。
棉花既可利用细胞核雄性不育系、也可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生产杂交种子。虽然细胞核雄性不育系的利用易于找到恢复系和组配出强优势杂交组合,但不育系的繁殖存在问题,一般利用细胞核雄性不育两用系中分离出的雄性不育株(基因型为msms)与育性基因杂合的可育姊妹株(基因型为Msms)杂交的方法保持,从不育株上收的种子繁殖后代仍然表现不育株与可育株的1:1分离,因此,杂交制种田必须每年拔除母本区50%左右的雄性可育株,工作量集中,劳动强度大;且因群体中可育株与不育株分布的不均匀性,往往存在连续拔除多株可育株的问题,既浪费了土地空间,又增加了种子生产成本。
为解决此问题,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和四川诺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根据棉花在热带地区的多年生特性,于2007年申请了1项国家发明专利,发明名称为“利用棉花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进行宿根再生的杂交制种方法”(申请号:200710049843.0)。该发明指出棉花植株能够越冬的制种区是冬季最低温度≥10℃,年日照时数1700-210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0-60%,全年降雨量为800-1200mm的地区。从温度条件看,应属于中热带地区(盛承禹等编著.中国气候总论.科学出版社,1986,第406页),但热带有旱季和雨季之分,雨季多台风,不利于棉花的杂交制种,所以,又要求其降雨量小于1200mm。因此,满足上述所有条件的地区是很少的,可能只有云南或云南与四川交界的部分地区具有这种小气候特征,而这些地区,大多比较偏远,交通不便,不利于棉花的规模化杂交制种。而且,该发明还没有解决不育系的繁殖问题,只是利用了不育系在热带地区可多年生长的特性。但由于一年生棉花根系入土浅,易早衰,就是在最适合生长的温度条件下一般也只能宿根栽培2-3年,又需要重新播种。
为解决棉花的宿生栽培问题,广西大学周瑞阳发明了“一年生棉花的多年生杂交制种方法”(ZL200910078533.0)。其首先鉴定一年生棉花杂交亲本的自然越冬能力;对于不能自然越冬的一年生棉花杂交亲本,以棉属中能够自然越冬的多年生棉花种质资源(如联核木棉和离核木棉等)为砧木进行嫁接,并宿根栽培所得嫁接植株;对于能够自然越冬的一年生棉花杂交亲本,直接种植并宿根栽培其实生植株,或以上述方法嫁接后宿根栽培;然后利用上述实生植株和/或嫁接植株进行杂交制种。该发明的杂交制种方法不需每年播种,不需每年耕整土地,不需每年去杂去劣,降低了雄性不育系的繁殖成本,简化了杂交种子生产程序,并可提高杂交制种的产量。但该发明存在嫁接大量用工的问题,且只能在华南南部实现多年生栽培,存在地域限制。
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回交的方法虽能保持雄性不育特性,但前人选育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多数具哈克尼西棉细胞质,其恢复系较少,且恢复系和杂交种对高温敏感,在夏季的高温条件下,恢复系和杂交种散粉困难,表现为半不育现象,难以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大学,未经广西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622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