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垃圾电话标识识别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59287.X | 申请日: | 2017-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739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王冼;廖振松;周小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北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3/436 | 分类号: | H04M3/436;H04M3/4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 | 吴崇 |
地址: | 430023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垃圾 电话 标识 识别 方法 装置 计算机 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垃圾电话标识识别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接收来自终端的垃圾电话标识;从垃圾电话标记平台中获取主叫号码的号码标记内容;若主叫号码被不同的被叫号码标记为多个标记记录类型,则调整每个标记记录类型的标记次数,并确定主叫号码的最终标记类型。本发明能够基于众包机制,充分利用互联网网民对接收到的陌生号码进行分类标识,建立垃圾电话标记平台以记录这些分类标识内容,对于标记类型存在冲突的主叫号码进行类型一致性处理,从而确定一个最能体现该号码类型的标记记录类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垃圾电话标识识别方法、垃圾电话标识识别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伴随智能手机的普及、垃圾电话、骚扰电话呈井喷趋势,增速明显,正成为继电脑病毒、钓鱼网站之后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信息安全威胁,给公众生活带来巨大困扰,给公众的隐私和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
在相关技术中,用户从云端获取未知号码的下载链接,并在下载完成后调用电话通讯录扩展接口对系统进行更新,通过及时提示或拦截新出的恶意号码可以减少被叫用户被骚扰的几率;或者获取未知来电号码被标记为骚扰电话的次数,判断其是否大于或等于用户预设的拦截门限值,以实现对骚扰电话进行拦截,然而,大多基于用户主动对骚扰电话进行标记,只是标记的时机和应用方法略有不同。鉴于不同用户对垃圾电话和骚扰电话的判断标准不同,存在大量的标记冲突,虽然基于用户主观判断进行垃圾电话屏蔽能解决部分问题,但用户体验交叉,此外,由于垃圾电话和骚扰电话的周期性,未涉及标记号码的回收和更新机制,导致一旦号码被标记,则无法被接通。因此,如何实现对骚扰电话标记的同时解决号码标记来源混乱对骚扰电话类型标记的准确性所带来的影响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垃圾电话标识识别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能够基于众包机制,充分利用互联网网民对接收到的陌生号码进行分类标识,建立垃圾电话标记平台以记录这些分类标识内容,对于标记类型存在冲突的主叫号码进行类型一致性处理,从而确定一个最能体现该号码类型的标记记录类型,使得用户在被陌生号码呼叫时下载最终标记类型知晓该号码为何种类型,提高了对于类型判断的准确性。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垃圾电话标识识别方法,方法包括:接收来自终端的垃圾电话标识,垃圾电话标识包括主叫号码;从垃圾电话标记平台中获取主叫号码的号码标记内容,号码标记内容包括标记记录类型、每个标记记录类型的标记次数、标记主叫号码的被叫号码;若主叫号码被不同的被叫号码标记为多个标记记录类型,则调整每个标记记录类型的标记次数,并确定主叫号码的最终标记类型。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在接收到来自终端对最终标记类型的下载指令时,将最终标记类型发送至终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在第一预设天数内,未接收到对主叫号码的垃圾电话标识以及在垃圾电话标记平台中未获取到主叫号码的新的号码标记内容,则将主叫号码的最终标记类型标记为过期释放。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如果从垃圾电话标记平台中获取到号码评价信息而未获取到号码标记内容,则将号码评价信息拆分为多个分词;根据标记概念树,确定每个分词对应的标记记录类型;其中,标记概念树中包括每个分词与标记记录类型的对应关系。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若主叫号码被不同的被叫号码标记为多个标记记录类型,则调整每个标记记录类型的标记次数,并确定主叫号码的最终标记类型的步骤,具体包括:若主叫号码被不同被叫号码标记为多个标记记录类型,则根据第一公式调整每个标记记录类型的标记次数;更新号码标记内容生成标记序列;根据标记序列确定主叫号码的最终标记类型;其中,第一公式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北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北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5928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