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属表面纳米注塑成型的方法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56603.8 | 申请日: | 2017-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4547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7 |
发明(设计)人: | 白林森;梁莲芝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恒利弘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14 | 分类号: | B29C45/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412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表面 纳米 注塑 成型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金属表面纳米注塑成型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预处理,清洗液中清洗,纯水水洗,干燥处理,在金属基材表面覆盖金属Ni、Cr、Cu或其合金耐腐蚀金属模板,该金属模板分为空白区域和金属区域,向金属模板的基材表面物理溅射耐腐蚀金属,取下耐腐蚀金属模板,将经过溅射后的金属基板浸入酸腐蚀液中,多次腐蚀,得到均匀分布的微米级腐蚀孔,纯水水洗,将腐蚀后的金属基材浸泡于弱酸溶液中,表面形成20‑80nm的纳米孔,然后纯水水洗、干燥处理,最后对基材进行纳米注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表面处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金属表面纳米注塑成型的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日本大成塑料(Taiseiplas)株式会社于2002年发明了纳米成型技术(NMT),该技术是将金属与塑料一体化的纳米成型技术,可将金属与树脂一体化成型,广泛用于薄轻、便携的移动电子产品的外壳上,如电脑终端、移动手机。
现在技术中,NMT的处理工序包括如下所示的流程:将需要结合的金属进行碱液处理、酸处理、酯氨酸弱酸处理、再用水清洗干净后进行干燥、注塑。经处理后的金属表面就会形成无数的孔径约为20nm的微孔,也就是说,可以认为是在通过处理后的金属表面上形成了很多微小的凹凸结构,注射的树脂进入这些凹凸结构中,产生锚定效果。同时,当树脂注射到处理后的金属表面时,含有酯基的树脂就会与T液发生酯胺反应,从而紧密结合在一起。其中酸处理和脂氨酸弱酸处理步骤为最关键的两步,其中酸处理的主要目的为:(a)除去金属表面多余的碱液,(b)在金属表面上形成大量腐蚀孔,该腐蚀孔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酸和金属的腐蚀反应,其孔的形成完全依赖于金属基材的组成相和杂质相,由于金属表面的组成相和杂质相对酸的腐蚀速率不同,直接导致金属表面的腐蚀孔呈分布杂乱、无序,孔道深度不一(如本发明图1),完全无序状态,因此会导致在纳米注塑过程中金属表面的树脂不均匀,不稳定,孔大且深的地方胶黏性好,孔小且浅的地方胶黏性差,最终导致其力学性能、耐疲劳性、冲击韧性、耐热性和成型加工性能存在较为明显的缺陷,其次该现有技术的致命缺点是,腐蚀后的孔为纳米级,并非肉眼可见,在纳米注塑时,树脂很难进入纳米孔道,造成金属与树脂的结合力下降,此外,现有技术中还存在使用阳极氧化处理基材金属,以获得微米孔,但是阳极氧化处理的方法仅仅适用于阀金属,如镁、钛、铝或其合金,不适用于不锈钢、铜等金属,而且阳极氧化获得的腐蚀孔,孔径最大不超过5微米,甚至在1微米以下,不利于树脂进入纳米孔,进而不利于基材金属与树脂的粘附力提高。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金属表面纳米注塑成型的方法及其应用,该金属表面纳米注塑成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首先使用磨光、抛光、滚光、喷砂或抛丸中的一种处理方法除去金属表面纳米级的天然氧化层;
(2)将经过处理的金属,浸泡于碱金属清洗液中清洗;
(3)纯水水洗,干燥处理;
(4)在金属基材表面覆盖金属Ni、Cr、Cu或其合金耐腐蚀金属模板,该金属模板分为空白区域和金属区域;
(5)向步骤(4)中金属模板的基材表面物理溅射耐腐蚀金属;
(6)取下耐腐蚀金属模板,将经过物理溅射后的金属基板浸入酸腐蚀液中,刻蚀出均匀分布的微米级腐蚀孔,纯水水洗,然后继续使用酸腐蚀液重复腐蚀,纯水水洗,该过程的腐蚀次数≥1;
(7)将腐蚀后的金属基材浸泡于主要含有脂氨酸的弱酸溶液中,在均匀分布的微米级腐蚀孔道内表面形成20-80nm的纳米孔,然后纯水水洗、干燥处理;
(8)对基材进行纳米注塑,使树脂通过注塑渗入孔道内。
所述表面物理溅射为磁控溅射,磁控溅射的初始抽真空度为10-3-10-2Pa,靶材为Ni靶,Cr靶或Cu靶,该靶材与模板金属材质一致,所获得的物理溅射耐腐蚀金属层的厚度低于20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恒利弘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恒利弘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5660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菌针刀的柄部注柄设备
- 下一篇:可携带式雷达感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