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航电软件接口实现一致性自动检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55907.2 | 申请日: | 2017-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923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4 |
发明(设计)人: | 孟浩;胡玉露;葛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8/41 | 分类号: | G06F8/41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信高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26 | 代理人: | 高原 |
地址: | 333001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软件 接口 实现 一致性 自动 检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软件测试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航电软件接口实现一致性自动检查方法。
背景技术
航电系统中各子系统和设备通过总线进行协同,构成了复杂的机载计算机网络,其数目多达十几个、甚至几十个。这些系统和设备都由独立的承研单位负责研制开发,不同的系统和设备之间都要靠接口控制文件(ICD)来定义接口协议,接口的正确性和一致性对于航电系统正常工作起着至为关键的作用。与之对应,接口测试在直升机机载软件测试工作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接口测试是根据需求规格书和接口控制文件的规定,对软件配置项与外部设备、系统接口的格式和内容进行测试,包括数据交换的格式与内容;软件通过接口接收和发送数据的能力;软件接口与系统真实接口的正确性;软件对真实设备接口特性的适应性等。
现有研究表明,接口关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缺陷占软件生命周期缺陷总数的20%到30%左右,并且其中大多数缺陷的严重等级较高,甚至有些会直接导致系统崩溃。为了保证软件系统质量,必须进行充分而全面的接口测试,常用的接口测试方法可以分为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
静态测试方法是指不运行被测程序本身,仅通过分析或检查源程序的语法、过程、结构、接口等来检查程序的正确性。主要是通过对软件系统的源代码进行安全扫描,根据程序中数据流,控制流,语义等信息与预先定义的规则库进行匹对,从中找出代码中潜在的缺陷。目前静态测试方法和工具主要针对数据流和控制流分析,在接口测试中的应用较少。
在现行的机载软件开发过程中,因需求的持续变更和信息化设计手段覆盖不足,出现了接口控制文件和代码定义存在不一致的问题。这一问题可能导致系统之间通信异常,影响系统功能的正常运行,甚至会造成系统或飞行员的误判,危及任务完成和飞行安全。动态测试方法必须要有相关硬件和测试工具的支持,所需的时间和人力较多。静态测试目前只能通过人工审查的方式,对源代码和接口控制文件进行逐项比对,来确认二者的一致性。随着技术的发展,航电系统采用的机载总线不断升级,从RS422、ARINC429,到MIL-STD-1553B、AFDX总线等,通信容量和速度大幅提高,也导致接口协议更加复杂,采用人工审查进行接口协议验证的效率已经不能满足新一代直升机的研制需求。
对ICD和源代码的一致性检查,存在大量的机械重复性比对工作,这部分工作可以通过计算机编程的方式自动完成,从而提高接口测试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航电软件接口实现一致性自动检查方法,以解决现有接口协议验证存在的至少一个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航电软件接口实现一致性自动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接口文件导出XML形式的接口协议文件,对XML文件进行解析,并对于以Word文档形式的接口文件,采用C#调用COM接口对Word文档中的表格进行解析;
步骤二、将步骤一解析得到的信息转换为统一的中间数据形式;
步骤三、对接口定义头文件进行词法分析和语法分析;
步骤四、将步骤三解析得到的信息转换为统一的中间数据形式;
步骤五、根据步骤二和步骤四中转化得到的中间数据形式信息进行接口一致性检查。
可选的,在所述步骤二和步骤四中的中间数据格式为二维数据表格,记录有类别、名称、类型、位数和注释。
可选的,在所述步骤五中,是采用正则表达式提取语句中的特征,根据已有的验证方法编写预定的规则进行检查。
可选的,在所述步骤五中,进行接口一致性检查包括:
步骤5.1、变量名称定义检查;
步骤5.1、内存位置与大小检查;
步骤5.1、注释检查。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航电软件接口实现一致性自动检查方法效果如下:
1)、能够对源代码和规范的ICD进行自动解析;
2)、能够自动识别内存空间定义等接口实现不一致的缺陷;
3)、不依赖于专用硬件,并提高接口测试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航电软件接口实现一致性自动检查方法原理框图;
图2是接口实现一致性自动检查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559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