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太阳能沼气节能反应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55648.3 | 申请日: | 2017-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682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1 |
发明(设计)人: | 李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泉 |
主分类号: | C12M1/107 | 分类号: | C12M1/107;C12M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西安市碑***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沼气发酵罐 储水罐 器械 太阳能沼气 反应设备 加热管道 排气管道 入水通道 水流通道 搅拌棒 太阳 沼气发酵工程 节能 沼气发生罐 顶部设置 废料出口 内部设置 原料加温 沼气发酵 纵向设置 产气量 罐体 料口 酸化 温器 下端 太阳能 发热 轮子 余热 沼气 进出口 能源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太阳能沼气节能反应设备,包括储水罐、收集太阳器械、沼气发酵罐和收集气体处,所述储水罐与收集太阳器械连接,所述收集太阳器械通过一入水通道与所述沼气发酵罐连接,所述沼气发酵罐的内部设置有一过程加热管道,过程加热管道的进出口经罐体分别连接有入水通道和水流通道,所述水流通道与所述储水罐连接,所述沼气发酵罐的内部中间纵向设置有一搅拌棒,在搅拌棒的下端连接有搅拌轮子,所述沼气发生罐的内部还设置有一传温器,所述沼气发酵罐的顶部设置有投入料口和排气管道,所述沼气发酵罐的底部设置有废料出口,所述排气管道连接所述收集气体处,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太阳能酸化发热和沼气余热给原料加温,保持沼气发酵所需要的温度,保证了沼气发酵罐四季产气量稳定,提高了沼气发酵工程的利用率,节省了能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节能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太阳能沼气节能反应设备。
背景技术
沼气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清洁燃料,不仅原料来源丰富、价格低廉,而且具有燃烧热效率高、成本低、绿色、低污染、可再生、抗爆性能好的特点,是一种优质生物质能源,在世界上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有关研究发现在沼气发酵的过程中,沼气池内的发酵温度是影响沼气产气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沼气微生物的代谢越旺盛,沼气产量越多,即在一定范围内温度升高有利于提高沼气的产量,经实验证明在8~60℃温度范围内都能发酵产沼气。但是,对于中温发酵而言,最理想的温度是35℃左右,在40~45℃时,产气量会有所下降,从发酵的周期来看,温度越低,原料的发酵周期越长,温度越高,发酵周期越短,沼气发酵温度的突然升高或降低,对产气量都会有明显的影响,若变化过大,则产气几乎停止,因此,必须寻求一种可维持沼气池内温度稳定在最适宜厌氧发酵范围内的方法,以强化稳定沼气产气量。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太阳能沼气节能反应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太阳能沼气节能反应设备,包括储水罐、收集太阳器械、沼气发酵罐和收集气体处,所述储水罐与收集太阳器械连接,所述收集太阳器械通过一入水通道与沼气发酵罐连接,所述沼气发酵罐的内部设置有过程加热管道,过程加热管道的进出口经罐体分别连接有入水通道和水流通道,所述水流通道与所述储水罐连接,所述沼气发酵罐的内部中间纵向设置有一搅拌棒,在搅拌棒的下端连接有搅拌轮子,在搅拌棒的上端连接有一风力发电机,所述沼气发酵罐的内部还设置有一传温器,所述沼气发酵罐的顶部设置有投入料口和排气管道,所述沼气发酵罐的底部设置有废料出口,所述排气管道连接一收集气体处。
进一步的,所述过程加热管道的材料为铜。
进一步的,所述入水通道上设置有一太阳能循环泵。
进一步的,所述排气管道上设置有一沼气净化设备,并且在排气管道上设置有一阀门。
进一步的,所述沼气发酵罐外部设置有保温外壳层,且保温外壳层为聚酯泡沫。
进一步的,所述沼气发酵罐外部还包裹有一电力加热设备层。
进一步的,所述传温器经罐体连接有一独立一片机,所述独立一片机与设置在入水通道上的太阳能循环泵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功能实用,利用太阳能给沼气发酵罐提供必要的能量,保持沼气发酵所需要的温度,促进发酵进行,使冬季沼气产气量显著提高,与夏季产气量相当保证了沼气发酵罐四季产气量稳定,并且传温器与独立一片机的设置保证了在光能不足的情况下可以自动装换到电加热膜加热,提高了沼气发酵工程的利用率,节省能源,同时可实现热媒水循环使用,节约水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泉,未经李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556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