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BIM的围海造地的报警方法及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47432.2 | 申请日: | 2017-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224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刘林;邹复民;蒋新华;陈群;沈和林;罗祥瑞;卢圣武;赖宏图;廖律超;康兴斌;陈韫;庞亚雪;高思琦;汪俊民;苏鑫;朱铨;方卫东;胡蓉;徐翔;甘振华;陈子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G08B31/00 | 分类号: | G08B31/00;G08B21/18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博深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4 | 代理人: | 林志峥 |
地址: | 350100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bim 围海造 报警 方法 终端 | ||
1.一种基于BIM的围海造地的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S1、采集围海造地的历史数据,形成监测数据;
S2、根据所述监测数据,得到报警值区域以及不同的报警值;
S3、采集围海造地的实时数据,根据所述实时数据和所述报警值区域确定所述实时数据是否落入报警值区域,若是,则根据所述实时数据和所述不同的报警值确定警报的级别并报警;
步骤S3之后还包括:
S41、提前采集在不同报警的级别下各个区域破坏后的情景,以BIM模型的形式对所述破坏后的情景进行模拟并存储;
S42、当实时数据引发报警时,根据报警传感器的位置和报警值的大小进行报警:
显示所述报警传感器所在区域,作为破坏前的情景;
根据所述报警值的大小确定报警级别,不同的报警级别显示为不同的颜色;
获取报警传感器所在区域与所述报警级别对应的以BIM模型模拟的破坏后的情景;
以动画的形式将报警传感器所在区域破坏前和破坏后的情景进行对比;
步骤S2具体包括:
S21、数据平台根据基坑工程强制性标准,获取所述监测数据中不同破坏事件中所有的异常点,并记录各个异常点的特征值,形成与各个破坏事件对应的异常点数据库;
S22、根据所述各个破坏事件对应的异常点数据库,得到各个破坏事件的异常点数据库的最小值、平均值和最大值,根据所述各个破坏事件的异常点数据库的最小值、平均值和最大值,得到报警值的低限、中限和高限,所述报警值的低限和高限为所述报警值区域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通过判断所采集的不同异常点之间的时间跨度是否小于预设值来判断不同异常点是否为同一破坏事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的围海造地的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S1具体包括:
S11、在围海造地实施过程中采集不同时间点的深层位移、空隙水压力和沉降量信息,形成监测数据;
S12、将所述监测数据通过移动蜂窝网络或WiFi发送至数据平台。
3.一种基于BIM的围海造地的报警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S1、采集围海造地的历史数据,形成监测数据;
S2、根据所述监测数据,得到报警值区域以及不同的报警值;
S3、采集围海造地的实时数据,根据所述实时数据和所述报警值区域确定所述实时数据是否落入报警值区域,若是,则根据所述实时数据和所述不同的报警值确定警报的级别并报警;
步骤S3之后还包括:
S41、提前采集在不同报警的级别下各个区域破坏后的情景,以BIM模型的形式对所述破坏后的情景进行模拟并存储;
S42、当实时数据引发报警时,根据报警传感器的位置和报警值的大小进行报警:
显示所述报警传感器所在区域,作为破坏前的情景;
根据所述报警值的大小确定报警级别,不同的报警级别显示为不同的颜色;
获取报警传感器所在区域与所述报警级别对应的以BIM模型模拟的破坏后的情景;
以动画的形式将报警传感器所在区域破坏前和破坏后的情景进行对比;
步骤S2具体包括:
S21、数据平台根据基坑工程强制性标准,获取所述监测数据中不同破坏事件中所有的异常点,并记录各个异常点的特征值,形成与各个破坏事件对应的异常点数据库;
S22、根据所述各个破坏事件对应的异常点数据库,得到各个破坏事件的异常点数据库的最小值、平均值和最大值,根据所述各个破坏事件的异常点数据库的最小值、平均值和最大值,得到报警值的低限、中限和高限,所述报警值的低限和高限为所述报警值区域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通过判断所采集的不同异常点之间的时间跨度是否小于预设值来判断不同异常点是否为同一破坏事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BIM的围海造地的报警终端,其特征在于,
步骤S1具体包括:
S11、在围海造地实施过程中采集不同时间点的深层位移、空隙水压力和沉降量信息,形成监测数据;
S12、将所述监测数据通过移动蜂窝网络或WiFi发送至数据平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工程学院,未经福建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4743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高效药物负载性能的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罐用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