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面向配电网优化运行的混合储能系统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47370.5 | 申请日: | 2017-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472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杨雄;葛乐;袁晓冬;陈兵;李强;朱卫平;柳丹;吴楠;周建华;秦冉;郭兴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南京工程学院;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38 | 分类号: | H02J3/38;H02J3/32;H02J7/35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0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面向 配电网 优化 运行 混合 系统 控制 方法 | ||
1.一种面向配电网优化运行的混合储能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建立光伏混合储能系统柔性并网模型;
以配电网“源-网”经济运行和节点电压优化目标,建立光伏混合储能系统参与配电网优化运行模型,获得混合储能最优目标功率;
根据荷电状态及其充放电状态,提出混合储能控制策略,合理分配蓄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的充放电功率;
光伏混合储能系统柔性并网模型为,
Ptotal(t)=ηdc-ac(Ppv(t)+Phess(t))
Ppv(t)=ηdc-dcPMPPT(t)
Phess(t)=Pbat(t)+Pcap(t)
其中,Ptotal(t)为t时刻并网有功功率,ηdc-ac为DC/AC转换效率,Phess(t)为t时刻混合储能系统的输出功率,Qtotal(t)为t时刻并网无功功率,Sinverter为AC/DC逆变器额定容量,Ppv(t)为t时刻光伏系统的输出功率,ηdc-dc为DC/DC转换效率,PMPPT(t)为t时刻DC/DC按照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策略时的最大输出有功功率,Pbat(t)为t时刻蓄电池的输出功率,Pcap(t)为t时刻超级电容器的输出功率,ηbat,c为蓄电池充电效率,ηbat,d为蓄电池放电效率,ηcap,c为超级电容器充电效率,ηcap,d为超级电容器放电效率,Pbat,c(t)为t时刻充电时蓄电池的输出功率,Pbat,d(t)为t时刻放电时蓄电池的输出功率,Pcap,c(t)为t时刻充电时超级电容器的输出功率,Pcap,d(t)为t时刻放电时超级电容器的输出功率;
配电网“源-网”经济运行模型为,
目标函数:
F=min(PL,loss(t)+PPHESS,loss(t))
PPHESS,loss(t)=(1-ηdc-dc)PMPPT(t)+(1-ηbat,c)Pbat,c(t)+(1-ηbat,d)Pbat,d(t)+(1-ηcap,c)Pcap,c(t)+(1-ηcap,d)Pcap,d(t)+ξ(t)·ΔPs-loss+(1-ηdc-ac)(Ppv(t)+Phess(t))
其中,F为目标函数,PL,loss(t)为t时刻配网网络损耗,PPHESS,loss(t)为t时刻光伏混合储能系统运行耗损,N为配网系统节点数,Pi(t)为t时刻节点i的注入有功功率,ξ(t)为蓄电池充放电状态变化量纲,ΔPs-loss为t时刻储能充放电状态切换时产生的损耗;
约束条件:
系统潮流约束:
其中,PK,i(t)为t时刻节点i处变电站出口有功功率,QK,i(t)为t时刻节点i处变电站出口无功功率,PD,i(t)为t时刻节点i处负荷有功功率,QD,i(t)为t 时刻节点i处负荷无功功率,Ptotal,i(t)为t时刻节点i处光伏混合储能系统有功功率,Qtotal,i(t)为t时刻节点i处光伏混合储能系统无功功率,Ppv,i为t时刻节点i处光伏系统并网功率,P wt,i为t时刻节点i处风电系统并网功率,Ui(t)为t时刻节点i的电压幅值,Uj(t)为t时刻节点j的电压幅值,n表示配电网节点数,Gij为节点i和节点j之间的互电导,Bij为节点i和节点j之间的互电纳,δij为节点i和节点j之间的相位差;
变电站出口功率约束:
PK,min≤PK,i(t)≤PK,max
QK,min≤QK,i(t)≤QK,max
其中,PK,min为变电站出口有功功率下限,PK,max为变电站出口有功功率上限,QK,min为变电站出口无功功率下限,QK,max为变电站出口无功功率上限;
节点电压约束:
Umin≤Ui(t)≤Umax
其中,Umin和Umax分别为节点电压上下限;
线路功率约束:
PL,min≤Pij(t)≤PL,max
其中,Pij(t)为t时刻节点i和节点j之间的线路功率,PL,min和PL,max分别为线路功率上下限;
光伏混合储能系统约束为具体的光伏混合储能系统模型公式;
节点电压越限治理模型为,
并网点电压达到配电网安全运行允许的上限值Umax时,所对应注入配电网有功功率Plimit限制为,
Plimit=k(Umax-U(ta))+Ptotal(ta)
其中,Ptotal(ta)为ta时刻并网有功功率,Ptotal(tb)为tb时刻并网有功功率,U(ta)为ta时刻并网点电压,U(tb)为tb时刻并网点电压;
当检测到并网点电压越限时,混合储能系统根据Plimit来抑制过电压,此时混合储能系统输出功率为,
Phess(t)=Plimit-Ppv(t)
当AC/DC逆变器存在剩余容量时,控制AC/DC逆变器并网无功功率进一步优化并网点电压;
根据电压大小,确定AC/DC逆变器吸收无功功率的参考值Qtotal(U(t)),参考值Qtotal(U(t))随电压变化的关系为,
其中,Qtotal(U(t))表示并网点电压为U(t)时,AC/DC逆变器吸收的无功功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南京工程学院;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南京工程学院;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4737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伏发电系统的防逆流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车轴疲劳试验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