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壁交叉弯曲异形弹簧夹夹持力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45820.7 | 申请日: | 201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203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8 |
发明(设计)人: | 许连辅;许雁冰;王学志;刘劲松;程绍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航空弹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L5/00 | 分类号: | G01L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3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交叉 弯曲 异形 弹簧 夹持 测试 装置 | ||
一种双壁交叉弯曲异形弹簧夹夹持力测试装置,它涉及一种机械加工工艺装置。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测试手段无法实现对双壁交叉弯曲异形弹簧夹的夹持力的直接测试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底座组件、加力机构组件、提升机构组件和连杆机构组件,底座组件包括后立柱、底座、前立柱和导向板,加力机构组件包括下测力块、连接杆、上测力块、挂钩、测力钢条,提升机构组件包括托板、托板拉杆和连杆,连杆机构组件包括上梁、连接梁、下梁和手柄,测力钢条的上端装夹被测双壁交叉弯曲异形弹簧夹,通过提升机构组件和连杆机构组件联合作用,向上提起被测双壁交叉弯曲异形弹簧夹,实现测试目的。本发明用于双壁交叉弯曲异形弹簧夹夹持力的测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加工工艺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双壁交叉弯曲异形弹簧夹夹持力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双壁交叉弯曲异形弹簧夹是用来夹持钢条端头的,钢条的作用是锁定和解锁保险装置的,钢条穿过保险装置用来锁定解锁孔,然后用双壁交叉弯曲异形弹簧夹夹持,保证保险装置被锁定;保险装置解锁时,需要将钢条从解锁孔和双壁交叉弯曲异形弹簧夹抽出,双壁交叉弯曲异形弹簧夹的工作性能要求其夹持力大小必须在规定的范围内,要求夹持力范围为5~10kg,如果双壁交叉弯曲异形弹簧夹夹持力过小,小于5kg,用于锁定的钢条容易从保险装置自行抽脱发生意外事故,如果双壁交叉弯曲异形弹簧夹夹持力过大,大于10kg,用于锁定的钢条不能从保险装置抽脱使产品失效,所以需要对双壁交叉弯曲异形弹簧夹夹持力大小进行测试,合格后方可用于产品,而现有的测试手段在试验时极为不便,无法实现对双壁交叉弯曲异形弹簧夹的夹持力的直接测试。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测试手段无法实现对双壁交叉弯曲异形弹簧夹的夹持力的直接测试的问题,进而提出一种双壁交叉弯曲异形弹簧夹夹持力测试装置。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壁交叉弯曲异形弹簧夹夹持力测试装置包括底座组件、加力机构组件、提升机构组件和连杆机构组件,底座组件包括后立柱、底座、前立柱和导向板,加力机构组件包括下测力块、连接杆、上测力块、挂钩、测力钢条,提升机构组件包括托板、托板拉杆和连杆,连杆机构组件包括上梁、连接梁、下梁和手柄,
后立柱垂直固接在底座上端面的后侧,前立柱垂直固接在底座上端面的前侧且设置在后立柱的正前方,导向板的后端套装在前立柱上端的外侧,上梁的中部与前立柱的顶端铰接,下梁的后端与后立柱的顶端铰接,连接梁的上端与上梁的后端铰接,连接梁的下端与下梁的中部铰接,下梁的前端固接有手柄,上梁的前端与连杆的上端铰接,连杆的下端与托板拉杆的上端铰接,托板拉杆垂直插装在导向板的前端,托板拉杆的下端与托板的后端垂直固接,下测力块设置在前立柱的正前方,上测力块设置在下测力块的正上方,下测力块下端的中部沿竖直方向设有沉孔,连接杆穿过沉孔的孔底,连接杆的上端与上测力块下端的中部固接,连接杆的下端卡装在沉孔内且沿沉孔的深度方向滑动连接,挂钩的下端与上测力块上端的中部垂直固接,挂钩的上端与测力钢条的下端挂接,测力钢条的上端穿过托板的前端且装夹被测双壁交叉弯曲异形弹簧夹,被测双壁交叉弯曲异形弹簧夹设置在托板上。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包含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不需要专用检测设备,能够直接检测出双壁交叉弯曲异形弹簧夹夹持力是否满足要求,能够满足大批量生产的要求,操作简单方便,造价低,节约购置专用检测设备近20万元,降低产品制作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整体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左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中底座组件1的主视图;
图5是图4的俯视图;
图6是图4的左视图;
图7是本发明中加力机构组件2的主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航空弹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兵器工业集团航空弹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4582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