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支持海量空间数据的3D漫游碰撞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44096.6 | 申请日: | 201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909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杨爱明;张力;马能武;马瑞;谢明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空间信息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武汉) |
主分类号: | G06T19/00 | 分类号: | G06T19/00;G06T19/20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王敏锋 |
地址: | 43001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维场景 海量空间数据 漫游 碰撞检测 虚拟碰撞 检测球 实时碰撞检测 场景 三角网构建 三角形空间 自适应调整 技术支撑 局部区域 距离变化 快速获取 区域内部 三角形边 大场景 多面体 碰撞点 时效性 数据量 掉落 三维 视点 室外 室内 浏览 地下 应用 | ||
1.支持海量空间数据的3D漫游碰撞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定义虚拟碰撞检测球;
步骤2:绑定摄像机节点,并获取初始位置;
步骤3:利用OSG支持海量空间数据以及多种地理空间数据格式的特点,构建三维场景三角网和多面体求交器,实时快速获取与虚拟碰撞检测球可能发生碰撞的三角形;
步骤4:基于空间位置关系和距离的碰撞时刻和碰撞点坐标计算;
步骤5:自适应调整虚拟碰撞检测球半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持海量空间数据的3D漫游碰撞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包括如下内容:将摄像机节点绑定在虚拟碰撞检测球上,并根据摄像机视点信息获取初始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持海量空间数据的3D漫游碰撞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包括如下内容:利用OSG构建三维场景的三角网,根据多面体求交器和包围盒、以及步骤2中的摄像机节点初始位置,快速判断虚拟碰撞检测球与构成三维场景的三角形空间关系,从而得到可能发生碰撞的三角形集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持海量空间数据的3D漫游碰撞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包括如下内容:根据检测球与三角形的空间位置关系和距离变化计算发生碰撞时刻;假设虚拟碰撞检测球为单元球,即半径为1,检测球在时刻t的位置为:
C(t)=P
其中,P
v为虚拟碰撞检测球运动速度;
C(t)为虚拟碰撞检测球在时刻t的位置;
根据点到平面的距离计算公式:
D(p)=N·p+C
其中,p为点的位置坐标;
N为三角形平面法向量;
C
D(p)为点p到三角形平面的距离;
若在某一时刻t
而当虚拟碰撞检测球即将穿透三角形平面,即在与三角形平面从相交关系转为相切的时刻t
因此,在时刻t∈[t
D(C(t
其中,D(C(t
D(C(t
将公式(1)和公式(2)带入公式(3),可解算得到:
其中,D(p
N为三角形平面法向量;
P
v为虚拟碰撞检测球运动速度;
当虚拟碰撞检测球与构成三维场景的某一三角形内部发生碰撞时,碰撞点坐标为:
p
其中,p
P
v为虚拟碰撞检测球运动速度;
N为三角形平面法向量;
t
若虚拟碰撞检测球与构成三角形内部没有发生碰撞,则需进一步对三角形的三边(e
p
其中,
e
e
v为虚拟碰撞检测球运动速度;
t为虚拟碰撞检测球与三角形边或顶点发生碰撞的时刻;
p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持海量空间数据的3D漫游碰撞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通过在三维场景中进行路径训练,从而实现虚拟碰撞检测球半径的自适应调整;包括如下内容:
首先,在三维场景中随机规划n条路径,并对其进行序列化;n为自然数,n≥1,具体取值根据场景复杂程度而定;
然后,选取第1条路径进行碰撞检测漫游,若漫游过程中,视点无法进入某局部区域内部,则减小虚拟碰撞检测球半径;若视点飞出当前漫游场景外,则增大虚拟碰撞检测球半径;
最后,当所有规划路径训练完毕后,最终确定适合三维应用场景的虚拟碰撞检测球半径大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空间信息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武汉),未经长江空间信息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武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4409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