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铸断流事故智能判断处置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42441.2 | 申请日: | 201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483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邹世文;李云刚;夏建超;曾昌富;郑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1/18 | 分类号: | B22D11/18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顾进 |
地址: | 21003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断流 事故 智能 判断 处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铸断流事故智能判断处置方法。本发明的方法包括:(1)连铸机生产状态自动监控,采集相关工艺数据;(2)对采集到的工艺数据进行判断;(3)断流事故自动处理:①当准确识别出现场已经发生断流后,则立即发出声光报警信号,提醒现场操作员工进入现场;②输出现场控流机构紧急关闭信号,紧急关闭控流机构;③采集断流事故触发时的流线长度跟踪值L1和当前实时的流线长度跟踪值L2;④计算出L2和L1的差值L;⑤把尾坯位置停放在浸入式水口侧孔下沿,设这个工艺长度值为L3,断如果L+(结晶器长度—Y1)=L3,则发出铸机停机命令,断流事故自动处置结束。本发明解决了连铸浇注现场无人值守时发生断流事故的隐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铸断流事故智能判断处置方法,属于钢铁连铸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钢铁生产工艺中,所谓的连铸就是大包的钢水通过注入到中间包,然后中间包的钢水连续不断的注入到结晶器当中,在结晶器内初步成型的板坯(内部还有大量液态钢水),从结晶器下口出去以后,通过二次冷却不断冷却成型,从而形成连续的板坯拉出的工艺过程。由于各种原因,如果从中间包注入到结晶器的钢水异常中断,就会造成整个连铸过程中断,这个异常的生产事故在连铸生产工艺中称之为“断流”事故。连铸断流事故是连铸生产中较严重的生产事故。每次断流都会给连铸生产造成中断,造成钢水损失,降低连铸机生产效率,甚至有可能导致设备受损。如果断流不能及时处置或者处置不当,则每次断流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高达20万元以上。
连铸的断流事故和钢水纯净度,中间包钢流控制机构,结晶器状况,连铸机流线拉矫设备,现场工人操作水平都有很大关联。任何一个异常因素或者几个异常因素的综合都有可能造成连铸的断流事故发生。这也导致断流还是连铸生产不可避免的生产事故。而连铸断流生产事故是否已经发生的事故发生状态判断,目前还只能依靠现场操作人员依据连铸结晶器内钢水高度下跌和结晶器周围其他异常情况作出判断然后采取人工手动处置。在目前全球推行智能制造的时候,连铸无人自动浇钢也在大力推行。现场操作人员正在逐步减少甚至出现局部时间没有操作人员在生产现场。如果发生连铸断流事故,人员不能及时赶到现场进行处置,则会由于断流处置的不及时造成事故的扩大化,如设备的持续烧损,钢渣爆炸,连铸滞坯等恶性生产事故和安全事故发生。这也是连铸迟迟不能实现无人浇钢的重要制约因素。
针对上述情况,急需开发一种连铸断流事故智能判断处置技术。通过发明人的检索,目前国内外技术情况中,还没有针对连铸断流事故的自动处置工艺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连铸断流事故智能判断处置方法,旨在在连铸浇注现场无人值守的情况下,发生断流事故能自动识别和自动快速正确处置。从而解决了连铸浇注现场无人值守时发生断流事故得不到正确快速处置,造成事故扩大化的隐患。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连铸断流事故智能判断处置方法,该方法包括:
(1)连铸机生产状态自动监控,采集相关工艺数据;
(2)工艺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工艺数据进行判断,判断是否发生断流事故;
(3)断流事故自动处理,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①当准确识别出现场已经发生断流后,则立即发出声光报警信号,提醒现场操作员工进入现场;
②输出现场控流机构紧急关闭信号,紧急关闭控流机构,防止钢流继续流出损坏设备;
③采集断流事故触发时的流线长度跟踪值L1和当前实时的流线长度跟踪值L2;
④计算出L2和L1的差值L;
⑤把尾坯位置停放在浸入式水口侧孔下沿,设这个工艺长度值为L3,断如果L+(结晶器长度—Y1)=L3,则发出铸机停机命令,自动停止铸机,断流事故自动处置结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4244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