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电流复用技术的混频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39354.1 | 申请日: | 201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349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3 |
发明(设计)人: | 宋树祥;李桂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H03D7/14 | 分类号: | H03D7/14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12 | 代理人: | 杨立,付倩 |
地址: | 541004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电流 技术 混频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频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基于电流复用技术的混频器。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的高速发展,物联网、移动通信等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变。物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人们对通信设备需求不断增加,并且对其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射频接收机是无线通信的重要模块,它的性能指标影响着整个无线通信系统,所以射频接收机前端芯片的设计必须向着低功耗、低成本、高性能、高集成度方向发展。其中混频器是射频接收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射频前端信号最强的部分,所以混频器的性能指标影响着整个射频前端的性能指标,因此提高混频器的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混频器也是接收机前端电路的主要耗能部分,线性度提高后,其功耗又会增加。因此,在混频器的设计中,需要对转换增益、噪声、线性度、功耗、隔离度等性能指标进行综合考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电流复用技术的混频器,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低功耗的基础上提高混频器的性能受到限制。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基于电流复用技术的混频器,包括跨导级电路、开关级电路和负载级电路;所述跨导级电路、开关级电路和负载级电路依次连接;所述跨导级电路采用电流复用结构和源简并电感结构;所述跨导级电路用于接入射频电压信号,将射频电压信号转化为射频电流信号,对射频电流信号进行反复使用;
所述开关级电路用于接入本振信号和射频电流信号,根据本振信号控制其设置的多个开关管轮流导通,利用多个开关管轮流导通对射频电流信号进行切换调制,生成中频电流信号传输至负载级电路;
所述负载级电路用于将中频电流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进行输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跨导级电路采用电流复用结构,降低了能耗、大大提高了混频器的转换增益;同时采用源简并电感结构,还使得线性度得到了改善。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跨导级电路包括PMOS管M1、PMOS管M3,NMOS管M2、NMOS管M4,电容C1~电容C5和电感L1~电感L4;所述PMOS管M1的栅极与射频电压信号的正极端RF+连接,其源级与电源电压VDD连接;NMOS管M2的栅极与射频电压信号的正极端RF+连接,其漏极与PMOS管M1的漏极连接,其源级经电容C1与其栅极连接;所述电容C2的一端与NMOS管M2的漏极连接,另一端与NMOS管M2的源极连接;所述电感L2的一端与NMOS管M2的源极连接,另一端经电感L4接地;所述电容C5与电感L4并联;
所述PMOS管M3的栅极与射频电压信号的负极端RF-连接,其源级与电源电压VDD连接;NMOS管M4的栅极与射频电压信号的正极端RF-连接,其漏极与PMOS管M3的漏极连接,其源级经电容C3与其栅极连接;所述电容C4的一端与NMOS管M4的漏极连接,另一端与NMOS管M4的源极连接;电感L3的一端与NMOS管M4的源极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电感L2、电感L4和电容C5的连接点连接;所述电感L1的一端与NMOS管M2的漏极连接,另一端NMOS管M4的漏极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MOS管M2和MOS管M4的源级串联无源器件构成串联反馈可以提高线性度;降低噪声,降低了功耗,大大提高了混频器的转换增益。
进一步,所述开关级电路包括NMOS管M5、NMOS管M6、NMOS管M7和NMOS管M8,所述NMOS管M5的栅极与本振信号的正极端LO+连接,其源级与NMOS管M2的漏极连接,其漏极与负载级电路连接;所述NMOS管M6的栅极与本振信号的负极端LO-连接,其源级与NMOS管M5的源极连接,其漏极与NMOS管M8的漏极连接;所述NMOS管M7的栅极与本振信号的负极端LO-连接,其源级与NMOS管M4的漏极连接,其漏极与NMOS管M5的漏极连接;所述NMOS管M8的栅极与本振信号的负极端LO+连接,其源级与NMOS管M4的漏极连接,其漏极与负载级电路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接入本振信号,采用MOS管在本振大信号的控制下轮流导通,对电流进行切换调制,来实现频率的转换。
进一步,所述负载级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和电容C6;所述电阻R1的一端与NMOS管M5的漏极连接,另一端与电源电压VDD连接;所述电阻R2的一端与NMOS管M8的漏极连接,另一端与电源电压VDD连接;所述电容C6的一端与NMOS管M5的漏极连接,另一端与NMOS管M8的漏极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未经广西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393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下一篇:用于承载电子装置的承载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