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高温氮化连续隧道炉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39352.2 | 申请日: | 201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200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张峰;朱世安;程桂玲;贺智勇;敖雯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冶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9/04 | 分类号: | F27B9/04;F27B9/30;F27B9/4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6 | 代理人: | 武悦;牟姣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高温 氮化 连续 隧道 | ||
1.一种超高温氮化连续隧道炉,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氧装料区、进料区、炉体和出料区,所述各区依次连接形成矩形环路结构,各区相互独立,其中,所述进料区、炉体和出料区为密封腔体结构,所述有氧装料区为非密封结构;各区内均铺设轨道,物料在各区单向进出;
所述进料区入口和出料区出口均设置过渡舱,所述过渡舱的出入口均通过真空密闭闸板阀与外界隔绝,物料可在过渡舱内独立置换气氛;
所述炉体分为预热区、高温加热区、降温区和冷却区;其中,所述预热区、高温加热区和降温区呈直线布置,所述降温区和冷却区呈直角布置;所述冷却区为直角结构冷却舱;预热区与进料区之间及降温区与冷却区之间均设有隔热闸板阀,预热区通过高温加热区的热量将物料预热;
所述进料区的过渡舱和隔热闸板阀之间还设有用于无氧装料的手操箱,所述手操箱尾端与隔热闸板阀之间设有真空密闭闸板阀;
从进料区出口真空密闭闸板阀至冷却舱,均设计为双层水冷炉壳;
所述高温加热区内设置发热元件,所述发热元件为石墨发热体;
整个炉体底部铺设有浮动支撑轨道,所述轨道包括多个导轨和若干支柱,所述支柱从底部插入导轨,用于支撑导轨;所述导轨之间的对接面呈相互匹配的凹凸状,导轨之间为插入式拼接;各导轨之间的接缝处及沿所述支柱与导轨连接处圆周方向均留有间隙;
物料在炉内的运动均采用液压推进;各转角处设有液压推杆机构,用于推进物料运动;
所述隧道炉各区的对接端面均焊有法兰,所述法兰的端面加工有密封槽,对接时所述密封槽内填充有橡胶棒;
所述炉体外为双层水冷炉壳;所述炉壳的材质为碳钢;隧道炉的侧壁、炉顶、炉底及电极上均有循环水冷装置;
所述隧道炉的顶部及侧壁设置多个进气点,炉底设置多个出气点;所述炉壳上还设置有与真空泵连接的真空管路;
所述超高温氮化连续隧道炉的工作过程为:启动手操箱的自循环系统,排空氧气;启动真空泵系统,将炉内压力抽到极限真空后,关闭真空泵系统,开启进气阀门向炉内充氮气,直到炉内压力达到微正压,打开手动放气阀,少量放气,压力变送器根据炉内压力变化自动调整输气量,使炉内气氛的压力一直保持在设定的范围内;打开冷却水汇流排上的各进水阀门,检查回水情况,一切正常后,接通电源向炉内送电开始升温, 升温过程中按工艺规定的升温曲线升温,将电炉加热到工作温度后,启动物料循环程序,多个滑动推板连续作业;
首先启动液压站系统,然后进料区过渡舱开始置换气氛,即抽真空、充氮气,之后进料区过渡舱出口真空密闭闸板阀开启,第三液压推杆机构前进/退回,将滑动推板送入手操箱,同时将远端的滑动推板向前推送至第四液压推杆机构前端,进料区过渡舱出口真空密闭闸板阀关闭,进料区出口真空密闭闸板阀开启,第四液压推杆机构前进/退回,将滑动推板向左推送至第五液压推杆机构前端,进料区出口真空密闭闸板阀关闭,进料隔热闸板阀开启,第五液压推杆机构前进/退回,将滑动推板向前推送至第六液压推杆前端,进料隔热闸板阀关闭,第六液压推杆前进/退回,将远端的滑动推板向右推送至第七液压推杆前端,出料隔热闸板阀开启,第七液压推杆前进/退回,将远端的滑动推板向后推送至第八液压推杆前端,出料隔热闸板阀关闭,第八液压推杆前进/退回,将滑动推板向左推送至第九液压推杆前端,出料区过渡舱进口真空密闭闸板阀开启,第九液压推杆前进/退回,将滑动推板向后推送至第十液压推杆前端,即过渡舱内,出料区过渡舱进口真空密闭闸板阀关闭,出料区过渡舱出口真空密闭闸板阀开启,第十液压推杆前进/退回,将滑动推板向左推出出料区过渡舱,同时将远端滑动推板向左推送至第一液压推杆前端,出料区过渡舱出口真空密闭闸板阀关闭,出料区过渡舱置换气氛,第一液压推杆前进/退回,将滑动推板向后推送至第二液压推杆前端,进料区过渡舱进口真空密闭闸板阀开启,第二液压推杆前进/退回,将滑动推板向左推入进料区过渡舱,进料区过渡舱进口真空密闭闸板阀关闭;
至此,一个循环过程结束,随后根据工艺要求,开始一端进料一端出料的循环往复的生产过程;工艺过程结束,炉内温度可按程序降到室温,完成批量物料的氮化过程,整个过程全部由计算机控制,不需要人工干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冶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新冶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3935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进型限位臂
- 下一篇:用电量预测模型的训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