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隧道口柔性耗能防车撞结构及其安装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39020.4 | 申请日: | 201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188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1 |
发明(设计)人: | 潘长平;彭泽友;高山;王建强;史春娟;赵彦龙;王永祥;钟明;宋晓波;付朋涛;刘乐;胡月伟;王刚;孙红兰;颜廷昱;贾小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中交土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F15/14 | 分类号: | E01F15/14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61114 | 代理人: | 黄秦芳 |
地址: | 710075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隧道 柔性 耗能 防车撞 结构 及其 安装 方法 | ||
1.隧道口柔性耗能防车撞结构,其特征在于:
包括前后组装的防撞体耗能组件和滚筒导向组件;
防撞体耗能组件中包括竖直的立柱(2)和立柱(2)周围的防撞体(4);
滚筒导向组件包括竖直的转轴(8)和转轴(8)外的滚筒(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口柔性耗能防车撞结构,其特征在于:
立柱(2)与防撞体(4)之间设置有柔性耗能元件(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口柔性耗能防车撞结构,其特征在于:
立柱(2)为方钢,其四个侧面均设置有T型板;
柔性耗能元件(6)是由橡胶外壳及内部填充纳米流体材料组成的梯形体,梯形体端面设置有槽型钢板与立柱(2)的T型板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口柔性耗能防车撞结构,其特征在于:
防撞体(4)呈筒形,由复合材料外板及隔板组成箱室,内部填充耗能芯材,表面用钢板包裹;
防撞体(4)内壁与柔性耗能元件(6)对应的位置预埋连接螺栓(5)用于与柔性耗能元件(6)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隧道口柔性耗能防车撞结构,其特征在于:
防撞体(4)外壁前侧设置有横截面呈半圆形的竖直凹槽;
转轴(8)为圆形钢管,滚筒(9)中心开圆柱孔,转轴(8)穿过滚筒(9)设置于防撞体(4)的半圆形竖直凹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隧道口柔性耗能防车撞结构,其特征在于:
防撞体(4)的半圆形竖直凹槽内壁设置有上下两个用于定位转轴(8)的圆环孔;
转轴(8)与防撞体(4)的半圆形竖直凹槽内壁的圆环孔之间设置有水平的弹簧(1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口柔性耗能防车撞结构,其特征在于:
立柱(2)底部埋设在路面以下固定;
立柱(2)和转轴(8)底部均设置有用于支撑防撞体(4)的支撑座(1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口柔性耗能防车撞结构,其特征在于:
立柱(2)顶部与防撞体(4)之间设置有立柱盖板(3);
立柱(2)顶端设置有立柱端盖(1),转轴(8)顶端设置有转轴端盖(7)。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口柔性耗能防车撞结构,其特征在于:
防撞体(4)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圆弧凸缘和圆弧凹坑,用于相邻两个防车撞结构的咬合定位连接。
10.隧道口柔性耗能防车撞结构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挖基坑到设计深度;
步骤二:安装支撑座(10)及立柱(2),根据设计埋深及位置,将支撑座(10)预先穿入立柱(2)下部,将其安装就位;
步骤三:将防撞体(4)与柔性耗能元件(6)预先与连接螺栓(5)连接,沿立柱(2)的T型槽自上而下穿入,并落座在支撑座(10)上;
步骤四:将滚筒(9)放置在防撞体(4)半圆形竖直凹槽内,并对中圆孔;
步骤五:将转轴(8)自上而下穿入防撞体(4)上圆环孔、转轴孔、下圆环孔,并且螺纹旋入支撑座(10)圆孔内;
步骤六:将立柱盖板(3)安装于防撞体(4)顶部并与立柱(2)固定;
步骤七:依次安装立柱端盖(1)和转轴端盖(7),分别与立柱(2)和转轴(8)固定;
步骤八:根据需求,重复步骤一到七,相邻两个防车撞结构之间一方面是通过立柱间距定位,另外一方面是通过凸缘咬合方式定位;
根据需要整体排列成直线型、圆弧形或者波浪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中交土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安中交土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3902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西裤贴袋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挖地打洞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