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沉管隧道止水带保护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38577.6 | 申请日: | 201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6176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发明(设计)人: | 杨润来;刘昊槟;孔令磊;孟凡利;靳胜;张怡戈;何海龙;朱宝华;王从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一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73 | 分类号: | E02D29/073;E02D29/16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王芸;刘童笛 |
地址: | 300456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隧道 止水带 保护装置 及其 保护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沉管施工技术。本发明的一种便携式沉管隧道止水带保护装置,包括槽型钢板,所述槽型钢板的槽宽大于相邻沉管管节的拼接缝尺寸,还包括将所述槽型钢板固定于沉管管节上的定位筋条,所述定位筋条为柔性材质制成,使槽型钢板的两侧边分别安装在拼接缝两侧的沉管管节上。该保护装置安装及拆卸简单,相对于铺设钢板的保护结构减小施工难度、节约工期;且可靠的槽型钢板结构及固定方式使止水带形成一个密闭的环境,有效保护止水带,槽型钢板也能重复利用,节省材料、节约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沉管施工技术,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沉管隧道止水带保护装置及其保护方法。
背景技术
隧道是埋置于地层内的工程建筑物,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形式。隧道可分为交通隧道、水工隧道、市政隧道和矿山隧道,而用于交通的海底隧道是为了解决横跨海峡、海湾之间的交通,而又不妨碍船舶航运的条件下,建造在海底之下供人员及车辆通行的海底海洋建筑物。
在较长的海底隧道中需要用到沉管,海底隧道的沉管段也是其主体工程的关键部分,对整个工程影响巨大。整个沉管隧道是由多个管节段连接而成,沉管的管节截面为矩形环状结构,单节沉管隧道长度为150-200m,需要拼接的管节接头数量较多;在整个工程中防止海水流入隧道内是最为重要的一环,现有的相邻沉管管节接头的防水装置采用的是设置GINA止水带和OMEGA止水带,形成双重防水保护的结构。
由于止水带的结构关系到沉管隧道是否防水、隧道能否正常使用,所以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对两个止水带进行保护,以防止施工过程对止水带造成损伤,保证防水保护结构;常规的保护方法是在相邻沉管管节接头位置铺设钢板,如焊接,但钢板的安装拆卸较复杂,且保护效果不好,铺设钢板的工程量巨大,影响工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海底隧道的沉管段管节拼接接头的防水要求高,目前采用的双重止水带保护结构在施工过程中有被损伤的危险,常规采用在管节接头位置铺设钢板的保护结构存在拆装复杂、保护效果差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便携式沉管隧道止水带保护装置及其保护方法,该保护装置安装及拆卸简单,相对于铺设钢板的保护结构减小施工难度、节约工期;且可靠的槽型钢板结构及固定方式使止水带形成一个密闭的环境,有效保护止水带,槽型钢板也能重复利用,节省材料、节约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携式沉管隧道止水带保护装置,包括槽型钢板,所述槽型钢板的槽宽大于相邻沉管管节的拼接缝尺寸,还包括将所述槽型钢板固定于沉管管节上的定位筋条,所述定位筋条为柔性材质制成,使槽型钢板的两侧边分别安装在拼接缝两侧的沉管管节上。
在拼接缝两侧的沉管管节设有专门对接的连接端,在相邻的沉管管节连接端上会提前设置用于安装OMEGA止水带的螺纹孔及螺栓连接结构,本止水带保护装置就利用该结构将定位筋条两端分别固定该螺栓上,进而将槽型钢板捆绑式固定于沉管管节上,固定操作简单可靠,起到保护止水带的作用,这样在沉管管节的施工过程中就不会对止水带造成损伤;
该保护装置安装及拆卸比较简单,相对于铺设钢板的保护结构大大减小了施工难度,节约工期;且可靠的槽型钢板结构及固定方式使止水带形成一个密闭的环境,有效地保护止水带,槽型钢板也能重复利用,节省材料、节约成本。
作为优选,所述槽型钢板为槽钢。直接利用槽钢作为槽型钢板,保证结构强度,无需再专门制作槽型钢板,节约工期。
作为优选,所述定位筋条为铅丝。利用铅丝的柔性和一定的定型特性,能定型出于槽型钢板相适应的槽口形状,对槽型钢板进行定位约束,然后将铅丝的两端缠于螺栓上固定即可,铅丝固定槽型钢板的操作简单,且定位效果好。
作为优选,还包括用于安置在拼接缝两侧沉管管节上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包括用于安装OMEGA止水带的止水带压板和螺栓组件,在止水带压板上设有定位柱,拼接缝两侧的定位柱之间的距离与槽型钢板的槽宽相适应,使槽型钢板能扣装在安装架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一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交一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385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