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35998.3 | 申请日: | 201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209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1 |
发明(设计)人: | 陈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62 | 分类号: | G02F1/1362;G02F1/1343 |
代理公司: | 深圳翼盛智成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00 | 代理人: | 黄威 |
地址: | 51813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阵列 液晶显示 面板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至少包括:两条所述数据线与两条所述扫描线垂直交错而围合形成一像素单元;设置在像素单元内的像素电极;其中,像素单元的中线平行于数据线,像素电极相对中线为非对称设置;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使用数据线的耦合作用去影响像素电极的电压值,且相邻两数据线与像素电极间形成的寄生电容值不相互抵消,从而起到对像素电极电位的拉扯作用,保持不同区域的像素电极的电压值与预设值保持接近,减少垂直串扰,进而实现液晶显示面板画面亮度均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在当今信息社会,薄膜晶体管LCD显示器已经广泛应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小尺寸的手机、摄像机、数码相机,中尺寸的笔记本电脑、台式机,大尺寸的家用电视到大型投影设备等,薄膜晶体管LCD在轻、薄优势的基础上,加上完美的画面及快速的响应特性,确保其在显示器市场上独占鳌头。
在主动矩阵式LCD中,每个像素都具有至少一个薄膜晶体管(薄膜晶体管),其栅极连接至水平方向的扫描线,源极连接至垂直方向的数据线,而漏极则连接至像素电极。
在水平方向的同一条扫描线上,所有薄膜晶体管的栅极都连接在一起,所以施加的电压是连动的,若某一条扫描线上施加足够大的正电压,则这条扫描线上所有极性的薄膜晶体管皆会被打开,此时该条扫描线上的像素电极,会与垂直方向的数据线连接,而经由垂直数据线送入对应的视频信号,以将像素电极充电至适当的电压,接着施加足够大的负电压,关闭薄膜晶体管,直到下次再重新写入信号,其间使得电荷保存在液晶电容上。此时再启动次一条水平扫描线,送入其对应的视频信号。如此依序将整个画面的视频数据写入,再自第一条重新写入信号(一般此重复的频率为60~70Hz)。
液晶面板的驱动电压通常要采用极性反转的方式加以驱动,如帧反转、行反转、列反转和点反转;其中,列反转是指在一帧中,相邻列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相对于公共电极的电压的极性是相反的。
使用列反转方式的液晶显示面板,在驱动时,一帧画面中,扫描线的开启顺序为由上自下依次开启,扫描线处于高电位时该扫描线所连接的薄膜晶体管开启,其他扫描线所连接的薄膜晶体管则处于低电位,薄膜晶体管为关态,由于薄膜晶体管的关态电流I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阵列基板,能够抵消薄膜晶体管向相对正电极电位漏电带来的显示亮度不均匀的现象,以减少垂直串扰现象对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面板所带来的影响。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包括:
薄膜晶体管,包括栅极、漏极和源极;
扫描线;所述扫描线连接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栅极;
数据线;所述数据线连接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源极或漏极;所述数据线与所述扫描线围合形成多个像素单元;
像素电极,位于所述像素单元内,并电连接所述薄膜晶体管;
所述数据线包括位于所述像素电极一侧的第一数据线、以及位于所述像素电极相对另一侧的第二数据线;所述第一数据线与所述像素电极之间形成第一寄生电容,所述第二数据线与所述像素电极之间形成第二寄生电容;
其中,所述第一寄生电容的电容值与所述第二寄生电容的电容值不相等。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像素电极和所述第一数据线的间距,与所述像素电极和所述第二数据线的间距不相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359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