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合成金纳米簇的方法及其产品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30555.5 | 申请日: | 2017-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318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5 |
发明(设计)人: | 何丹农;徐艳;陈玮嘉;王萍;金彩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F9/24 | 分类号: | B22F9/24;B22F1/00;B82Y30/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1208 | 代理人: | 董梅 |
地址: | 20024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合成 纳米 方法 及其 产品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合成金纳米簇的方法及其产品和应用,利用肌氨酸氧化酶在碱性条件下还原氯金酸,进而生成高荧光强度金纳米簇,包括反应试剂及反应容器准备和金纳米簇合成。本发明合成方法简单,反应条件较为温和。所合成的金纳米簇可对前列腺癌靶标肌氨酸响应,改变自身荧光强度,可被进一步进行生物检测方面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合成金纳米簇的方法及其产品和应用,具体涉及一种利用肌氨酸氧化酶,通过还原氯金酸生成金纳米簇的方法。本发明属于生物传感检测领域。
背景技术
贵金属纳米团簇的荧光性质因其较好的稳定性和较高的亮度受到广泛关注,特别对金和银的纳米团簇的荧光特性已有较多文献报道。纳米团簇的尺寸与传导电子的费米波长相当,其上自由电子的空间限域导致不连续且尺寸可调的电子转移,使贵金属纳米团簇具有类似于分子的发光效应和独特的电子特性。对金纳米簇(Au NCs)而言,较小的尺寸、较高的生物相容性及很高的荧光强度使其在化学、生物、材料领域具有可观的应用前景。纳米团簇的荧光性质不仅与其尺寸效应密切相关,也受其表面连接的物质影响,因此可被利用对特定靶标构建检测方法。特别的利用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合成的纳米团簇,可专一性的针对靶标产生响应,造成荧光信号的变化。肌氨酸(Sarcosine)在前列腺癌发展过程中含量显著升高,是前列腺癌早期检测的特异靶标。
发明内容
针对肌氨酸作为前列腺癌靶标,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合成金纳米簇的方法。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方法制备的金纳米簇产品。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产品的应用。
本发明目的通过下述方案实现:一种合成金纳米簇的方法,利用肌氨酸氧化酶在碱性条件下还原氯金酸,进而生成高荧光强度金纳米簇,包括以下步骤:
(1)反应试剂及反应容器准备:
将反应玻璃容器、转子清洗后,加入王水浸泡过夜,随后用超纯水彻底清洗干净,烘箱干燥;
分别配制浓度为 0.5~3 mg/mL的肌氨酸氧化酶溶液和浓度为0.25~1 mM的氯金酸溶液;
(2)金纳米簇合成:
清洗干净的烧瓶中加入转子,将肌氨酸氧化酶溶液加入烧瓶中,反应温度大于30℃水浴,剧烈搅拌。将温育的氯金酸加入烧瓶中,剧烈搅拌不少于5分钟,将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烧瓶中调节至碱性后,剧烈搅拌,反应10~13 h后,回收反应液,得到金纳米簇,避光于4℃保存。
所述的肌氨酸氧化酶溶液终浓度优选为2.5 mg/mL。
所述的氯金酸终浓度优选为0.5 mM。
所述的反应温度优选的为37℃。
所述的肌氨酸氧化酶与氯金酸的搅拌时间优选为10 min。
所述的加入氢氧化钠后溶液pH调至12。
所述最终反应时间较佳的为12 h。
本发明提供一种金纳米簇,根据上述任一所述方法制备得到。
本发明提供一种根据上述金纳米簇在肌氨酸的灵敏检测中的应用。
针对该靶标,本发明利用肌氨酸氧化酶(Sarcosine Oxidase,SOx)合成一种高荧光强度的金纳米簇,以其实现肌氨酸的灵敏检测。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合成方法简单,反应条件较为温和。
(2)所合成的金纳米簇可对前列腺癌靶标肌氨酸响应,改变自身荧光强度,可被进一步进行生物检测方面的应用。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3055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