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综合管廊预埋钢边止水带及止水钢板加固施工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28378.7 | 申请日: | 2017-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4043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4 |
发明(设计)人: | 贾宁;李敏哲;张金铎;续晶晶;董建鹏;李隆迁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市市政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0 | 分类号: | E02D29/00;E02D29/045;E02D29/16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张贵宾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止水钢板 止水带 钢边 施工工艺 施工效率 预埋材料 综合管廊 准确率 预埋 合格率 建筑工程领域 混凝土振捣 横向偏移 技术加固 加固钢筋 双层定位 水平设置 位移偏差 纵向偏移 左右两侧 定位盒 定位筋 偏移 对拉 挤紧 施工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综合管廊预埋钢边止水带及止水钢板加固施工工艺,属于建筑工程领域。本发明在止水钢板底部水平设置若干定位筋;还在止水钢板的左右两侧安装若干对加固钢筋,挤紧止水钢板,防止了止水钢板纵向偏移和横向偏移,从而极大的减少了止水钢板的位移偏差,显著提高了止水钢板预埋材料的准确率和合格率,提升施工效率而且保证施工质量,满足规范要求。本发明采用双层定位盒整体对拉加固钢边止水带,增大了定位盒与止水带的加固面积,避免了现有技术加固钢边止水带会导致钢边止水带在混凝土振捣时发生偏移的情况,显著提高了钢边止水带预埋材料的准确率和合格率,提升施工效率,而且保证施工质量,满足规范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综合管廊预埋钢边止水带及止水钢板加固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综合管廊施工中,钢边止水带日常加固采用上下分离的单层模板分别加固,竖向位置定位仅靠上下层模板夹紧,混凝土振捣时易产生偏位,导致管廊钢边止水带的中间空心圆环与变形缝的中心线不重合,位移偏差大或导致中埋式钢边止水带变形。
而且,目前综合管廊施工中,侧墙止水钢板采用点焊固定,点焊过重容易焊伤钢板,点焊稍轻起不到固定效果,导致侧墙止水钢板移位,止水钢板的横向位置和竖向位置实测偏差较大。
目前的施工方法,导致钢边止水带以及止水钢板预埋材料准确率和合格率较低,严重影响了施工效率和管廊运营后的维修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现有综合管廊施工中,预埋钢边止水带和侧墙止水钢板常发生位置偏移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综合管廊预埋钢边止水带及止水钢板加固施工工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综合管廊预埋钢边止水带及止水钢板加固施工工艺,包括步骤:
1)在侧墙止水钢板底部水平设置若干定位筋托住止水钢板以防止止水钢板纵向偏移;
2)安装止水钢板;
3)在止水钢板的左右两侧安装若干对加固钢筋,挤紧止水钢板以防止止水钢板横向偏移;
4)在端头处定位钢筋施工完成后居中安装钢边止水带;
5)根据底板的厚度、长度和钢边止水带的宽度制作定位盒;所述定位盒的宽度等于钢边止水带的宽度;所述定位盒高度的两倍等于底板厚度减去钢边止水带厚度;所述定位盒下底板的板长等于底板的长度,所述定位盒顶板的板长等于底板的长度减去两侧的墙厚;
6)在钢边止水带的上下两侧各安装一个所述定位盒;
7)采用若干对拉螺栓将上下两个所述定位盒内外侧整体对拉固定;
8)浇筑混凝土。
作为优选方案,步骤1)中相邻两定位筋之间的间距为1.5-2.5米。
作为优选方案,步骤3)中所述加固钢筋为U型加固钢筋;所述U型加固钢筋的底部与止水钢板相接,所述U型加固钢筋的两侧部与侧墙钢筋焊接固定。由于止水钢板为两边向同方向弯折的结构,使用U型加固钢筋加固,与止水钢板弯折处吻合,加固效果好。
作为优选方案,步骤3)中,止水钢板左右两侧的加固钢筋错开设置。
作为优选方案,步骤5)中,所述定位盒的下底板和顶板均为竹胶板;所述定位盒的侧面也为竹胶板。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盒两侧面之间设置若干加强肋。
作为优选方案,步骤7)中,对拉螺栓的内端头与底板钢筋焊接,对拉螺栓的外端头采用可拆卸的螺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市市政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济南市市政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2837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降低生物燃料凝点的添加剂
- 下一篇:非皂化萃取分离镍钴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