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铝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26889.5 | 申请日: | 2017-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160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发明(设计)人: | 周德敬;张春丽;沈宇龙;李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银邦金属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15/20 | 分类号: | B32B15/20;B32B15/18;B32B15/01;B32B37/06;B32B37/08;B32B37/10;B32B38/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和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6 | 代理人: | 刘国伟;冷文燕 |
地址: | 214145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铝复合材料 覆层 制备 基层 手机结构件 热处理 复合 不锈钢层 铝合金层 钛合金层 轧制 分层 钛层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备手机结构件的铝复合材料、铝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铝复合材料由基层和覆层轧制后再200‑400℃热处理形成,基层为铝合金层,覆层为不锈钢层、钛层或钛合金层,铝复合材料的厚度为0.8‑8mm,覆层的复合比为5%‑40%,基层的复合比为60%‑95%。该铝复合材料的基层和覆层结合强度高,达到32N/mm,不易分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地涉及金属复合材料,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制备手机结构件的铝复合材料、铝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手机使用率高,有调查显示,平均十个人有六个人拥有一部手机。因此,我国手机消费市场十分广阔。而手机壳体作为手机重要的外部部件之一,也就占有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手机壳体虽小,但却是一个技术要求很高的工艺产品。
制备手机壳体的材料要求具备强度高、耐热性良好、电磁屏蔽性、尺寸稳定、外观好、导热性能好等特点。该制备技术正在向轻量薄壁化方向发展,以达到保护、散热、美观的作用。选择不同的材料,手机带给人的视感、美感和手感也是不一样的。目前使用较多的材料是塑料类、金属类和复合材料。
塑料类的手机壳体通常采用ABS、PPO、PC工程塑料。塑料具有易加工成形的特点,因此首先被应用于手机壳体制备领域。塑料手机壳体经历了多年发展后逐步进入高度成熟期,加之竞争激烈,几乎所有的塑料手机壳体厂家的运营利润率大幅度下滑,且手机使用过程中逐渐暴露了塑料手机壳体各种弊端。例如,ABS热变形温度较低,容易燃烧,耐候性差,易于溶于醛、酮、酯和某些氯代烃中。PC/ABS复合材料密度大、导热性能差,其成型温度取决于它们原料之间的温度,即240℃-265℃,温度太高ABS会分解,太低则PC的流动性不良。
金属类的手机壳体随着工艺技术进步,经历多年摸索后,占领了高端手机市场。随着工艺技术的不断发展,金属手机壳体品种繁多,不锈钢、铝合金、镁合金为用量最多的手机壳体材料。但不锈钢加工难度大,制作成本高,容易被碱性介质腐蚀,且质量大会使手机显得笨重,没有轻巧的质感。铝合金强度和硬度较低,磕碰后容易产生划痕或表面缺陷。镁合金成本高,加工性能差。
关于手机壳体的发展方向,一方面塑料手机壳体表面金属化将成为中档手机主流,另外一方面金属手机壳体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高,尤其是在高档手机领域。然而,现有金属类手机壳体由于其金属特性,存在强度和硬度较低、加工性能差以及制作成本高等缺点。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制备手机壳体的新型材料,以克服上述一种或多种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制备手机结构件的铝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铝复合材料,其中,所述铝复合材料由基层和覆层轧制后再200-400℃热处理形成,所述基层为铝合金层,所述覆层为不锈钢层、钛层或钛合金层,所述铝复合材料的厚度为0.8-8mm,所述覆层的复合比为5%-40%,所述基层的复合比为60%-95%。其中,所述复合比为复合层的厚度占材料总厚度的百分数。例如铝复合材料的厚度为4mm,基层厚度为3mm,则基层的复合比为75%。
优选地,根据前述的铝复合材料,其中,所述基层的材料为1系、3系、5系、6系或7系铝合金。
优选地,根据前述的铝复合材料,其中,所述覆层的材料为304不锈钢、316不锈钢、钛、钛合金TA1或钛合金T2。
优选地,根据前述的铝复合材料,其中,所述铝复合材料的厚度为4-5mm。
或优选地,根据前述的铝复合材料,其中,所述覆层的复合比为10%-30%,所述基层的复合比为70%-90%。
本发明还提供了前述铝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1)表面处理:清洗所述覆层和基层以除去所述覆层和所述基层表面的残留污染物,然后进行打磨以形成硬化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银邦金属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银邦金属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2688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