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氢燃料电池发电机为电动汽车充电的控制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26766.1 | 申请日: | 2017-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152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6 |
发明(设计)人: | 向华;杨伟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合即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8/30 | 分类号: | B60L58/30 |
代理公司: | 上海金盛协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42 | 代理人: | 王松 |
地址: | 523622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氢燃料电池 发电机 动力电池 电动汽车充电 模式切换模块 充电模式 电动汽车 水氢 整车 充电 钥匙 切入 车辆状态 使用寿命 续航能力 熄火 蓄积 | ||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氢燃料电池发电机为电动汽车充电的控制方法及系统,控制方法包括:S1、判断车辆状态,如果车辆处于ON档切入S2,如果车辆进入OFF档切入S3;S2、当整车钥匙处于ON档状态时候,模式切换模块控制氢燃料电池发电机进入ON档充电模式状态;S3、当整车钥匙处于OFF档状态时候,模式切换模块控制氢燃料电池发电机进入OFF档充电模式状态。本发明可实现氢燃料电池发电机不间断工作,并不间断给动力电池充电。本发明通过两种模式的切换实现氢燃料电池发电机不间断地给动力电池充电,动力电池可以蓄积更多电能,增加水氢电动汽车续航能力。另外氢燃料电池发电机不间断地工作,避免了氢燃料电池发电机因为水氢电动汽车因为启动和熄火之间切换,频繁自动和停止,从而延长氢燃料电池发电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动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氢燃料电池发电机为电动汽车充电的控制方法;同时,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氢燃料电池发电机为电动汽车充电的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化石能源的枯竭,传统的以汽油为燃料的汽油车逐渐被电动汽车取代,电动汽车是以动力电池存储电能的,由于空间和成本限制,动力电池的储电能力是有限的,这严重制约了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水氢电动汽车,是在普通的电动汽车上增加一套氢燃料电池发电机,而传统的控制方法,水氢发电发电机在车辆处于ON档电时候可以给动力电池充电,而在车辆处于OFF档时候氢燃料电池发电机将进入关闭状态。
这样的控制方法减少了水氢的给动力电池充电的时间,动力电池无法及时得到电能补充,限制了水氢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另外,这种控制方法导致氢燃料电池发电机频繁启动和关闭,对氢燃料电池发电机本身的造成不良影响,减少了氢燃料电池发电机的正常工作寿命。
有鉴于此,如今迫切需要设计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方式,以便克服现有充电方式存在的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氢燃料电池发电机为电动汽车充电的控制方法,可实现氢燃料电池发电机不间断工作,并不间断给动力电池充电。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氢燃料电池发电机为电动汽车充电的控制系统,可实现氢燃料电池发电机不间断工作,并不间断给动力电池充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氢燃料电池发电机为电动汽车充电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判断车辆状态,如果车辆处于ON档切入步骤S2,如果车辆进入OFF档切入步骤S3;
步骤S2、当整车钥匙处于ON档状态时候,模式切换模块控制氢燃料电池发电机进入ON档充电模式状态;
当整车钥匙处于上电状态时候,此时ON档信号为高电频,模式切换模块控制直流充电正接触器,直流充电负接触器吸合,此时氢燃料电池发电机正负极接到动力电池正负极,当氢燃料电池发电机启动发电,电流通过直流充电正接触器和直流充电负接触器流入动力电池,这种水氢发电模式为ON档充电模式;
ON档充电模式是通过模式切换模块判断ON档信号为高电频,模式切换模块控制主正接触器,主负接触器吸合,实现氢燃料电池发电机的电流通过主正接触器和主负接触器流入动力电池;
步骤S3、当整车钥匙处于OFF档状态时候,模式切换模块控制氢燃料电池发电机进入OFF档充电模式状态;
当整车钥匙处于关闭状态时候,此时ON档信号为悬空状态,模式切换模块接到ON信号为悬空的时候,模式切换模块控制直流充电正接触器,直流充电负接触器吸合,此时氢燃料电池发电机正负极接到动力电池正负极,当氢燃料电池发电机启动发电,电流通过直流充电正接触器和直流充电负接触器流入动力电池,这种水氢发电模式为OFF档充电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合即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合即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267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