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树结构的分区漏损计算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25497.7 | 申请日: | 2017-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948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周毅力;姚杰;杨露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D5/02 | 分类号: | F17D5/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尹丽云 |
地址: | 400700***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区 出水管 进水管 用水管 计算方法及装置 水流量数据 分区节点 根节点 树结构 流量计 城市供水管网 水流量 实时检测 水量平衡 供水端 子节点 管段 管网 采集 分解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树结构的分区漏损计算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S1定义供水端为一根节点,用水端为一子节点,根据现有城市供水管网的走向,将管网分解为若干个分区;S2将每个分区划分为一个分区节点,则每个分区节点包含了若干个根节点和若干个子节点;S3在每个分区的进水管、出水管和用水管上安装流量计,并采集所有管道内的水流量信息;S4实时检测各个分区进水管、出水管和用水管的水流量数据,将各个分区进水管、出水管和用水管的水流量数据进行对比,根据水量平衡计算管道的漏损量以及分区漏损率。该方法计算出的结果能同时得到分区漏损率,也可以得到该分区中各管段漏损量,便于快速找出严重漏损地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道漏损检测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树结构的分区漏损计算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城市供水管网是一种重要的基础设施,随着城市的发展壮大,现如今城市的供水管网系统越来越庞大,越来越复杂。而在使用的过程中,供水管网经常会由于一些人为或非人为的因素产生漏损的现象,并且很多漏损发生的较为隐蔽不易被人所发觉,若任由其漏损不但影响居民的用水安全,而且长此以往会造成极大的水资源的浪费。
而现有的监测漏损的方法在面对当今社会日益复杂的供水管网系统时难以快速全面的发现漏损情况并快速锁定漏损区域,监控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树结构的分区漏损计算方法及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难以快速全面的发现漏损情况并快速锁定漏损区域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树结构的分区漏损计算方法,该方法包括:
S1定义供水端为一根节点,用水端为一子节点,根据现有城市供水管网的走向,将管网分解为若干个分区;
S2将每个分区划分为一个分区节点,则每个分区节点包含了若干个根节点和若干个子节点;
S3在每个分区的进水管、出水管和用水管上安装流量计,并采集所有管道内的水流量信息;
S4实时检测各个分区进水管、出水管和用水管的水流量数据,将各个分区进水管、出水管和用水管的水流量数据进行对比,根据水量平衡计算管道的漏损量以及分区漏损率。
优选地,该方法还包括对所有分区的漏损率、漏损量进行排名,并通过图表的方式展示出来。
进一步,所述管道漏损量=根节点的用水数据-该根节点的子节点的用水数据总和。
进一步,所述分区漏损率=分区节点中所有管道漏损量的总和/分区节点中根节点数*100%。
本发明还同时提供一种基于树结构的分区漏损计算装置,该装置包括:
若干个连接至城市供水管网的计量节点,其中供水端为一根节点,用水端为一子节点;所述城市供水管网为布设在公共区域内的由各供水管道直接或间接连通组成的树状结构管网;
所述城市管网被分解为若干个分区,每个分区被划分为一个分区节点,每个分区节点包括若干个根节点和若干个子结节;
该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每个分区进水管、出水管和用水管的流量计,流量计用于采集各管道的水流量信息;
该装置还包括检测模块,该检测模块实时检测各分区进水管、出水管和用水管的水流量,并将各个分区进水管、出水管和用水管的水流量数据进行对比,根据水量平衡计算管道的漏损量以及分区漏损率。
优选地,该装置还包括显示模块,用于对分区的漏损率和漏损量进行展示。
进一步,所述管道漏损量=根节点的用水数据-该根节点的子节点的用水数据总和。
进一步,所述分区漏损率=分区节点中所有管道漏损量的总和/分区节点中根节点数*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254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