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催化裂解法制备内嵌磁性金属碳洋葱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22949.6 | 申请日: | 2017-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572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30 |
发明(设计)人: | 张卫柯;阮超;朱卫中;王学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中兴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2/05 | 分类号: | C01B32/05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35 | 代理人: | 申绍中 |
地址: | 045000 山西省***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催化 裂解 法制 备内嵌 磁性 金属 洋葱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催化裂解法制备内嵌磁性金属碳洋葱的方法,特别是提供了一种低成本、批量生长核心金属可调控的内嵌磁性金属碳洋葱的制备方法,属于碳洋葱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碳洋葱作为富勒烯家族的新兴成员,是一种零维碳纳米材料,由于其良好的电子、机械性能,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生物相容性,正在被广泛地应用于电子、化工、吸波、生物等领域。其中,实心或中空碳洋葱在超级电容器、催化剂负载、药物缓释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内嵌磁性金属碳洋葱由于石墨化外壳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保护了其中活泼的磁性金属,在电磁、光学性质的研究以及核磁共振成像、电催化、磁性悬浮密封液、吸波隐身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经过25年的发展,科研人员设计了多种方法合成碳洋葱,如化学气相沉积、电弧放电、激光蒸发、碳正离子注入、热解等方法。然而大部分合成方法都需要昂贵的特殊设备,以及很高的能耗,而且不利于工业化批量生产。在先技术CN1598046A的一种“化学气相法制备洋葱状富勒烯”方法以及CN1931717A的一种“粒径均匀的洋葱状富勒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中提供了CVD法制备碳洋葱的工艺,但受CVD法温度限制,反应提供的低活化能使得所合成碳洋葱的碳层石墨化程度低,而且上述两种方法并未提供可以用于批量化生产碳洋葱的工艺参数。
综上,现有技术中存在制备内嵌磁性金属碳洋葱成本高、能耗高、产量低、无法批量化生产、石墨化程度低、反应条件苛刻等诸多工程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零排放、批量化制备石墨化程度高的内嵌磁性金属碳洋葱的方法,该方法一方面进一步将CVD法所得碳洋葱粗品置于浓酸中搅拌,使得碳洋葱碳层的石墨化程度大幅增加,另一方面通过调整参数实现碳洋葱的批量化生产,且所用甲烷气体可通过循环装置再次进入裂解反应器,使得整个反应除产生氢气外没有其他温室及有害气体。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催化裂解法制备内嵌磁性金属碳洋葱的方法,按下述步骤进行:
S1:将催化剂置于催化裂解反应器中,并通入氮气排出催化裂解反应器内空气;所述催化剂为磁性金属或磁性金属氧化物;
S2:将烷烃气体作为原料气,通入催化裂解反应器进行催化裂解反应;
S3:裂解反应完成后,催化裂解反应器在氮气保护下冷却至室温,收集产品及残存催化剂,置于稀酸中搅拌,得到内嵌金属碳洋葱粗品;
S4:将内嵌金属碳洋葱粗品置于混酸中搅拌,静置清晰,再用蒸馏水稀释,静置再次清晰,真空抽滤,得到内嵌磁性金属碳洋葱。
S1中,所述磁性金属为铁、镍或二者混合物。
进一步地,所述磁性金属负载于不锈钢上,且所负载的磁性金属颗粒为10-100 nm。
S1中,所述磁性金属氧化物为氧化铁、氧化镍或二者混合物。
进一步地,所述磁性金属氧化物置于磁舟中,且所负载的磁性金属氧化物颗粒为10-100 nm。
S2中,烷烃气体在600~1000 ℃和1~8 bar的压力下,以200-500 sccm的流速通入催化裂解反应器,反应时间为2-8h。
进一步地,所述烷烃气体为天然气、煤层气、沼气和甲烷中的至少一种。
S3中,所述稀酸为1 mol/L的 HCl,HNO3或H2SO4,常温搅拌10h。
S4中,所述混酸为浓硫酸与浓硝酸的混合物,体积比为1:3。
进一步地,所述内嵌金属碳洋葱粗品置于混酸中搅拌24h后静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所采用的反应原料为烷烃气体和磁性金属或磁性金属氧化物,因此原材料成本低廉,反应原理简单易行,对设备要求很低;
2)本发明实施步骤简单可控,反应条件相对温和,原料利用率高,产品质量稳定,粒径均匀,产物制备收率最高达到90.2%;
3)本发明大幅提高了天然气、煤层气或沼气的利用率并且有效控制了温室气体CO2的排放,相比于这些气体的直接燃烧利用,本发明除可以生产高附加值的碳洋葱纳米材料和氢气,同时还实现了零排放技术,对环境非常友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中兴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西中兴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229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