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增强相梯度分布熔渗类银基电接触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1220515.2 | 申请日: | 2017-1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1527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 发明(设计)人: | 穆成法;祁更新;吴新合;王开旭;陈家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宏丰电工合金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2F1/02 | 分类号: | B22F1/02;B22F3/02;B22F3/10;H01H1/023;H01H1/0233 |
| 代理公司: | 上海恒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17 | 代理人: | 徐红银 |
| 地址: | 325026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强 梯度 分布 熔渗类银基电 接触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增强相梯度分布熔渗类银基电接触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银粉、增强相粉、添加物X粉体进行高能球磨,制备成增强相粉表面包覆银和添加物X的复合粉体,其中X为一切能够与增强相浸润且不能与银无限互熔元素;所述增强相为WC、W一种或两种;
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复合粉体与银粉进行混粉、过筛,再加入银粉进行湿法混合,并加入用于粉体造粒的胶体;
第三步,将湿法混合后的粉体进行烘干、造粒、成型,得到坯体;
所述成型采用至少两步压制,每一步压制形成一层,这些层按照密度从大到小排列;
第四步,将坯体进行脱胶、熔渗,得到增强相梯度分布熔渗类银基电接触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相梯度分布熔渗类银基电接触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步中,具有以下一种或多种选择:
-所述复合粉体中:Ag重量含量为0.5%~5%,添加物X重量含量为0.5~5%,余量为增强相;
-所述银粉粒度为100nm≤D90≤100μm;
-所述W粉或WC粒度为50nm≤D90≤10μm;
-所述添加物X粒度为100nm≤D90≤100μm;
-所述高能球磨转速为180转/分钟~300转/分钟之间,球磨时间为2小时~6小时之间,球料比为5:1~10:1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相梯度分布熔渗类银基电接触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步中,具有以下一种或多种选择:
-所述混粉,转速在10转/分钟~150转/分钟之间,时间为2小时~30小时之间;
-所述过筛,在30目~200目之间;
-所述胶体为一切能使得粉体烘干过程中达到造粒功能的高分子溶液。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相梯度分布熔渗类银基电接触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步中,所述湿法混合,具有以下一种或多种选择:
-所述银重量含量为15%~50%,银粉粒度为100nm≤D90≤100μm;
-所述湿法混合,采用的介质为丙酮、酒精或者去离子水中一种,该介质用量比例为粉体总重量(Kg)/溶液体积(L)=2:1~1:5之间;
-所述湿法混合,其中湿混溶液的粉体总重量/钢球总重量=1:5~1:10,转速为100转/分钟~300转/分钟,时间为2小时~12小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相梯度分布熔渗类银基电接触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三步中,具有以下一种或多种选择:
-所述烘干,温度在50℃-110℃之间,时间在0.2~2小时之间;
-所述造粒,所选筛网在30目~80目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相梯度分布熔渗类银基电接触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三步中,具有以下一种或多种选择:
-所述压制在每层形成锯齿形状,再次加入粉体压制时,粉体将填充至锯齿中,有效增大成型坯体层与层之间结合力;
-所述成型,通过控制压制力调节压制厚度,使第一层密度最大;再加入部分粉体,调节压制厚度,使第二层密度次之,相同粉体的压制压力逐渐降低,使得相邻两层密度逐渐减小;依次操作,最后一层密度最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增强相梯度分布熔渗类银基电接触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三步中,所述压制,其中下模芯为平面或弧面,上模芯压制面为锯齿状花纹面,在压制每层上面留下锯齿形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相梯度分布熔渗类银基电接触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第四步中,所述脱胶,温度在300℃-650℃之间,时间为2小时~10小时,保护气氛为H2或氢氮混合气体或真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宏丰电工合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温州宏丰电工合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2051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移动终端
- 下一篇:一株暹罗芽孢杆菌及其微生物菌剂的制备与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