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电力控制系统及电力控制系统及其实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20111.3 | 申请日: | 2017-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398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发明(设计)人: | 黄杰;李卫锋;陈碧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创瑜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1500 广东省清远市清***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模块 控制系统 电力控制系统 节能检测 智能电力 物联网网络系统 信号数字化处理 智能化控制系统 电路保护系统 空调通风系统 热交换器系统 信号放大模块 中央控制系统 互联网终端 移动互联网 中心服务器 处理模块 电器检测 应用设备 智能照明 节能型 冷却水 去杂 门窗 检测 网络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电力控制系统及电力控制系统及其实现方法,其中包括中央控制系统、信号放大模块、信号去杂处理模块和信号数字化处理模块、互联网终端应用设备、空调通风系统、冷却水及热交换器系统、门窗智能化控制系统、动力节能检测与控制模块、线路节能检测与控制模块、节能型电器检测与控制模块、智能照明检测与控制系统、电路保护系统、中心服务器、RFID电子标签、物联网网络系统和移动互联网网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气的布线、自动化控制和设计和数字化领域,尤其是涉及智能电力控制系统及电力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数字经济时代给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文化的进步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在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已经初见端倪。数字化技术是以计算机、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为基础实现数字化的技术,增强数字化技术的运用能够推进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提高与创新。随着科技的发达与经济的发展,数字化也将是电气自动化产业的必然趋势。
智能建筑是八十年代中期在美国出现的,1984年在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建成了世界第一幢智能大厦――城市广场,仅仅几十年里,美国现已有上万座智能建筑。目前,日本新建的大型建筑,大概 60%都是属于智能型建筑;在我国,从上个世纪 90 年代起,智能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已建和在建几十座高楼大厦都采用了建筑智能化系统。人们已经认识到并开始享受到智能建筑带来的方便、安全、便捷和效益。中国智能建筑是逐步发展起来的,据不完全统计,至 2001 年底,国内已建成的智能建筑约有 2300 幢。目前在建的智能建筑大厦已转向大型公共建筑,如会展中心、图书馆、体育场馆、文化艺术中心、博物馆等。据相关数据预测,21 世纪以后中国的智能化建筑将达到世界的一半以上。在我国步入信息社会的今天,现代建筑作为城市的信息单元,是信息社会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因此,它的高速发展是必然趋势。
建筑电气智能化发展趋势 :智能建筑的节能和绿色环保,如何采用高科技的手段,节约能源和降低污染应成为智能建筑永恒的话题;开放式的智能化建筑,必须采用标准的通信协议,而且该协议必须是主流的,要被各厂家接受认可,智能建筑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系统,开放式系统的智能大厦能够不断吸收新的技术,更新旧的设备,从而使整个智能化系统设施运行得更好;智能建筑的个性化,个性化设计就是坚持以大系统、动态运行的角度进行建筑对象和使用对象的系统分析,针对特定建筑的具体需求,根据系统运行状态,深入到特定细节的设计,以大系统的角度进行个性化设计就是贴近环境条件的差异性,贴近用户能力的差异性,贴近应用需要的差异性,还要贴近管理的差异性,对不同管理模式采取不同设计,还应该细化到对同一幢建筑里不同功能区域的差异性。
建筑电气智能化存在的以下问题:建筑智能化水平逐步提高,但是参差不齐,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我国具有完善的建筑设备自动化(BA)、通讯自动化(AC)和办公自动化(OA),简称3A系统。目前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发展不平衡;智能化技术和产品依赖进口,缺少国产化系统集成产品。到目前我国还没有开发成套的智能建筑系统集成产品。
数字化是智能技术的基础,智能技术是数字化的典型应用。智能技术即为了有效地实现原先预期的目标,利用知识技术所使用的各种措施和策略。智能技术的应用大大改善了操作者的作业环境,减轻了工作强度,提高了作业质量和工作效率,优化了机器的自动化程度及智能化水平和设备的可靠性,而且具有环保节能的优点,降低了维护成本,故障诊断也实现了智能化,在一些危险场合或重点施工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上的缺陷和上述的需求,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智能电力控制系统及电力控制系统。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施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创瑜机电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创瑜机电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201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人机动态信号采集处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墙体暗埋模块化建筑电气接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