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减震滑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16207.2 | 申请日: | 2017-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331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李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龙泉马龙机械厂 |
主分类号: | B60B33/04 | 分类号: | B60B33/04;B60B33/00 |
代理公司: | 昆明盛鼎宏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53203 | 代理人: | 许竞雄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震 滑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滑轮机构,具体涉及一种减震滑轮。
背景技术
在机械设备制造,其小型机械设备很多都是需要四处移动的,所以在制造过程中要考虑到便于移动的特性,通常都是在机械下端安装滑轮,通过滑轮带动设备移动,由于部分机械设备其内部结构较为精密,滑轮在移动过程中容易受到震动,并将震动冲击力传递至设备,设备长期受到震动易导致设备内部装置精度下降,最终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震滑轮,解决滑轮带动设备在移动过程中,容易受到震动,导致设备内部装置精度下降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减震滑轮,包括支架,上述支架下端设有滑轮,上述支架上端安装减震机构,上述减震机构包括上支撑板、下支撑板、弹性板,上述下支撑板的下端与支架连接,上述下支撑板上端安装弹性板,上述弹性板上端设置上支撑板,上述上支撑板与下支撑板之间通过限位螺栓连接,其设计目的是,装置安装在设备上,通过支架对滑轮进行支撑,通过减震机构缓冲滑轮产生的震动,其下支撑板将传递的震动力对弹性板形成冲击,其冲击被弹性板吸收,进而不会作用于上支撑板,避免设备受到冲击而震动;通过限位杆进行限位,避免上支撑板、下支撑板与弹性板相互位移,保证减震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上述限位螺栓包括螺杆、两个螺母,上述两个螺母位于螺杆两端,上述螺母与减震机构连接处设有垫圈,其目的是,通过螺母限制下支撑板移动位置,便于准确的将冲击力传递给弹性板,同时保证上支撑板能够提供稳定的支撑力。
作为优选,上述弹性板中设置至少两个弹簧,且相邻的弹簧之间间隙相同,其目的是,通过设置弹簧增大弹性板所能承受的力,优化减震效果。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上述弹簧上端与上支撑板连接,上述弹簧下端与下支撑板连接,其目的是,通过弹簧与上支撑板、下支撑板连接,其弹簧保持一定的预压缩量,能够有效的使下支撑板复位。
作为优选,上述支架与减震机构连接处设置加劲肋,其目的是,通过设置加劲肋提高支架与减震机构稳定性。
作为优选,上述滑轮的表面设置弹性层,上述弹性层中填充弹性橡胶,其目的是,通过填充弹性橡胶的弹性层缓冲在运输过程中产生的震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至少是如下之一:
本发明设有减震机构,能够在滑轮带动设备移动过程中,有效缓滑轮对设备传递的冲击力。
本发明通过螺杆与螺母进行限位,能够使上支撑板的支撑力更稳定,下支撑板受冲击位移后位移能够控制,同时成本还很低廉。
本发明通过设置弹簧增大弹性板的缓冲效果。
本发明通过将弹簧与上支撑板、下支撑板连接,能够在下支撑板在承受冲击后快速复位,并且释放弹性板中的压力。
本发明通过设置加劲肋,使支架与减震机构有较好的稳固性、稳定性。
本发明通过在滑轮表面设置弹性层,能够减少滑轮震动所产生的冲击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支架、2-滑轮、3-减震机构、4-上支撑板、5-下支撑板、6-弹性板、7-限位螺栓、8-加劲肋、9-弹簧、10-螺杆、11-螺母、12-弹性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考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是:一种减震滑轮,包括支架1,上述支架1下端设有滑轮2,上述支架1上端安装减震机构3,上述减震机构3包括上支撑板4、下支撑板5、弹性板6,上述下支撑板5的下端与支架1连接,上述下支撑板5上端安装弹性板6,上述弹性板6上端设置上支撑板4,上述上支撑板4与下支撑板5之间通过限位螺栓7连接,滑轮在2在移动过程中,受到震动,带动支架1震动,其震动力由支架1传递给减震机构3,其下支撑板5承受震动所产生的冲压力,并将力传递至弹性板6,由支撑板4是提供对弹性板6的支撑力,其支撑力大于冲击力,进而弹性板6进行压缩形变,由两侧释放冲压力,进而不会使冲击力作用于上支撑板4,避免设备受到冲击,当释放冲击后,弹性板6再根据自身特性逐渐复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龙泉马龙机械厂,未经成都龙泉马龙机械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162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利用超声波实现煤粉等速取样的装置
- 下一篇:沙滩车前桥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