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触控面板模组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12495.4 | 申请日: | 2017-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922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4 |
发明(设计)人: | 郑雅尹;陈柏林;张轩满;刘少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英特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4 | 分类号: | G06F3/044;G06F3/045 |
代理公司: | 成都希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1226 | 代理人: | 杨冬梅,张行知 |
地址: | 61173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面板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系有关一种触控面板模组,应用于各种电子装置,特别是指一种藉由拉大电极与开口距离来提升生产良率之触控面板模组。
背景技术
拜科技进步所赐,人们生活上处处可见可携式电子装置的踪影,举凡笔记型电脑、平板电脑、智慧型手机等,且随着使用者的依赖程度提高,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功能也随之日益强大;此类产品的共通特点为具有触控式显示屏幕,除了能够展示各种多媒体影音给予使用者,更能提供使用者相当便捷的操作接口。再者,近年来可携式电子装置的趋势为提供较大屏幕的触控操作,使得消费者操作上更加便利灵活。
目前触控面板的导电薄膜大多为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简称之为ITO)薄膜或纳米银丝薄膜,且此导电薄膜(或称为透明电极层)形成于透明基板上,例如,玻璃板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简称之为PET)板;其中,纳米银丝薄膜是由复数纳米金属线所构成的。
而习知的导电薄膜(如氧化铟锡薄膜或纳米银丝薄膜)形成在透明基板上的制造方法,首先,是将于透明基板表面上的导电薄膜进行涂布光阻后,然后,针对导电薄膜进行烘烤,待烘烤完后则进行曝光及显影制程,使基板表面上形成有电极图案的透明电极层;之后,对基板表面的透明电极层进行清洗、蚀刻、清洗、烘烤等步骤后,再针对透明电极层进行网版印刷,使基板之表面周边形成有走线层来电性连接相邻透明电极层,最后,再次经过烘烤而可获得触控基板。
一般而言,触控屏幕可分为电阻式触控屏幕以及电容式触控屏幕,电阻式触控屏幕乃是藉由使用者触控的位置,因为施加压力而产生的玻璃与电极之间产生的短路现象而加以感测;而电容式触控屏幕则是藉由使用者触控的位置,因为触碰而使得其电极之电容值产生变化而加以感测。在目前电容式触控面板的设计,主要有将铟锡氧化物(ITO)层制作在玻璃上,再贴合在强化玻璃上的设计,称为GG(Glass Glass),也有将铟锡氧化物层制作在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材质的膜上,再贴合在强化玻璃上的设计,称为GFF(Glass Film Film)。
而其中GFF(双层薄膜)的架构,乃具有双层的ITO薄膜,两层上分别具有接收(RX)电极的布线以及发射(TX)电极的布线,然后,再加以黏着贴合,为了使下层的电极能与外部连接,上层的薄膜需要于对应于下接着区的位置开设有开口,使其下接着区露出而能够供后续导通。就制程上来说,此开口多采用冲压的方式成型,因此,黏着贴合后,此位置的黏着状况会较差,容易于此位置产生剥离的现象,一旦剥离的状况侵蚀到上层的电极,则会使其失效损坏,实务上来说,其不良率可达3~10%,对于整体的良率来说影响甚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触控面板模组,能有效减少感应电极层于开口附近剥离进而影响电极的状况,藉以提高生产良率、降低制造成本。
因此,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模组,其包含有第一感应电极层、第二感应电极层、以及第一胶层,第一感应电极层具有复数第一电极,第一电极电性连接于第一接着区,第二感应电极层具有复数第二电极,第二电极电性连接于第二接着区,藉由第一胶层结合于第一感应电极层与第二感应电极层之间来使其相互黏合,且第二感应电极层对应于第一感应电极层之第一接着区开设有开口,来使第二接着区露出,且其中口与第二电极之最短距离系为2.5毫米(mm)以上,而使其于开口附近剥离进而影响电极的状况能够大幅改善,进而能降低制造成本,增加生产产能,提升生产良率,并提高竞争优势。
根据本发明之实施例,其中所述之第二感应电极层可为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简称之为ITO)薄膜。
根据本发明之实施例,其中所述之第二感应电极层可为氧化铟锡薄膜与铜薄膜所构成之复合薄膜。
根据本发明之实施例,其中当第二感应电极层之表面电阻大于70欧姆/平方(ohm/sq)、且小于或等于100欧姆/平方时,开口与第二电极之最短距离系为2.5~3.5毫米。
根据本发明之实施例,其中当第二感应电极层之表面电阻小于或等于70欧姆/平方时,开口与第二电极之最短距离系为3.5~4.5毫米。
根据本发明之实施例,本发明所揭露之触控面板模组更可包含有一胶层来黏着第一感应电极层与第二感应电极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英特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英特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1249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桥梁水下结构检测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变电站的湿度测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