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近红外自配准静脉显像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08249.1 | 申请日: | 2017-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370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崔笑宇;张嘉奇;黄卓然;孙超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00 | 分类号: | A61B5/00 |
代理公司: | 沈阳优普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4 | 代理人: | 李晓光 |
地址: | 110169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外 静脉 显像 装置 方法 | ||
1.一种近红外自配准静脉显像装置的自配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图像分割:利用红外摄像头捕捉人体静脉红外图像,进行初步分割,提取静脉图像,分割静脉血管;
2)直方图均衡:利用图像直方图对对比度进行调整,增强静脉血管的对比度;
3)卷积处理:对静脉血管做锐化,以突出静脉血管边缘与图像其他部分的灰度级跳变;使静脉血管的边缘灰度级跳变明显,为静脉血管的提取做好预处理;
4)sobel边缘检测:对锐化后的血管图像采用垂直sobel边缘提取算法,辅助以45°角的sobel边缘检测,准确确定静脉边界;
5)形态学操作:利用形态学闭操作去除血图像中的孔洞噪声,填充孔洞;利用形态学连通域方法连通静脉小块缺失区域,去除边界产生的干扰,使血管连续可见;
6)血管染色:对去噪后的静脉血管图像染色,使投影出的图像颜色与患者原肤色有明显差异,便于使用者分辨静脉位置;
7)近红外摄像头的微控制器发出近红外滤光片-可见光滤光片切换装置触发信号,使滤光片进行切换来获得投影图像与静脉图像,将两幅图像在微控制器中进行特征点匹配,确保重投影的静脉图像精准的投射到实际静脉所在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红外自配准静脉显像装置的自配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图像分割为:将红外图像转换成灰度图像,利用各向同性非抽样小波变换算法对皮下静脉进行初步分割,去除背景和部分噪声;各向同性非抽样小波变换算法分为小波分解和图像重建,在小波分解过程中,小波范围图像
其中I0为原图像,hi-1为多范围卷积核函数,i为分解级数;
小波分解图像:Wi+1=Ci-Ci+1;
其中,Ci为当前分解级数下的小波范围图像,Ci+1为下一分解级数下的小波范围图像;
通过重复以上小波分解过程,获得不同小波分段的静脉图像细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近红外自配准静脉显像装置的自配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重建为:将之前所获得的不同小波分段的小波分解图Wi进行结合,即将小波分解图像进行叠加,获得不同灰度范围的静脉细节,叠加公式如下:
其中,I为所有小波分解图像叠加后得出的最终图像,[σ1,σ2]为根据给定的分割标准和分解级数i算出的阈值门限,σ1为阀值上限,σ2为阀值下限;Wi为小波分解图像,i为分解级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红外自配准静脉显像装置的自配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卷积处理通过以下公式实现:
其中,f为原始图像,h为根据之前经验调整好预设值的模板,g为原始图像经过卷积处理后的图像;
将卷积核设定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红外自配准静脉显像装置的自配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7)中,特征点匹配为:将较粗的分段静脉用形态学基本操作进行细化,获得静脉血管图像的中心线,然后,根据中心线的位置信息,提取出图像中静脉的端点和分岔点作为特征点,最后将前后两幅图的特征点进行匹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未经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0824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梦境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型脉象检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