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醒睡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03828.7 | 申请日: | 2017-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333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发明(设计)人: | 廖向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远市贝思特电子商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718 | 分类号: | A61K36/718;A61P25/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1500 广东省清远市清远高新技***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风寒湿邪 凉血解毒 原料组成 逐瘀通经 黄连 制附子 重量份 大黄 甘草 葛根 黄芩 回阳 | ||
本发明提供醒睡茶及其制备方法,它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大黄1000份、黄连1000份、黄芩1000份、制附子1000份、葛根1000份、甘草500份,本发明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等功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领域,特别涉及醒睡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嗜睡是一种神经性疾病,它能引起不可抑制性睡眠的发生。这些睡眠阶段会经常发生,且发生的时间多不合适宜,例如当说话、吃饭或驾车时。尽管睡眠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但是最常发生的是在不活动或者单调、重复性活动阶段,当发生在从事活动的时间段,就会有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嗜睡通常发生在15~30岁的年龄段,但也有的人出现嗜睡现象的时间比较早或者比较晚。嗜睡很难彻底根除,男人和女人受影响的程度一样,一旦出现可能会伴随你终生。
白天睡眠过多,这种睡眠过多并非由于睡眠不足,或者酒精、药物、躯体疾病所致,也不是某种精神障碍(如抑郁症)所致。患者不分场合表现为经常困乏思睡,出现不同程度、不可抗拒的入睡。过多的睡眠引起显著痛苦或者职业、社交等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不断下降。也会有认知功能方面的改变,表现为近事记忆减退,思维能力下降,学习新事物能力下降。
西医认为嗜睡症属功能性病变,即在脑部和神经系统的其他部位查不到具体的病灶,可能是由大脑皮层神经功能紊乱所致。
中医认为嗜睡症多是由于中气不运所引起的,中气即是脾胃之气,祖国医学有脾困人则困之说法,还有因为“阳”主动,“阴”主静,所以阳气不足或者阴气有余时也会出现嗜睡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醒睡茶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醒睡茶,它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大黄1000份、黄连1000份、黄芩1000份、制附子1000份、葛根1000份、甘草500份。
醒睡茶的制备方法是:
步骤S10.取以上六味用干法粉碎成粗粉,混匀;
步骤S20.取红糖适量,加水煮沸使其溶解;
步骤S30.将溶解后的红糖加入粗粉中,搅拌,混匀,制成茶块;
步骤S40.干燥,分成100份,即得醒睡茶。
本发明的中药药理如下:
大黄:苦,寒。【归经】归肝、脾、胃、大肠、心包。【功效】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谵语,食积痞满,痢疾初起,里急后重,瘀停经闭,癥瘕积聚,时行热疫,暴眼赤痛,吐血,衄血,阳黄,水肿,淋浊,痈疡肿毒,疗疮,烫火伤。
黄连:苦,寒。【归经】归心、胃、肝、大肠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
甘草:甘,平。【归经】归心、脾、肺、胃经。【功效】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痫;生用,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
黄芩:苦、甘、涩,寒。【归经】肺、肝、胃经。【功效】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用于:咳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肺结核咳血,溃疡病出血。
制附子:辛、甘,大热;有毒。【归经】归心、肾、脾经。【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
葛根:凉、甘、辛。【归经】归脾、肾经。【功效】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用于:表证发热,项背强痛,麻疹不透,热病口渴,阴虚消渴,热泻热痢,脾虚泄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远市贝思特电子商贸有限公司,未经清远市贝思特电子商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038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二黄止泻肠溶微丸的制备工艺
- 下一篇:一种治疗儿童积食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